我們趕上了讀書的最好時代
核心觀點
我們要使中華文明傳承下去,要使中華文明能在當今發揚光大,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讀書。了解我們古人的記憶、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智慧,我們才能很好地把這樣的文化傳承下去。隨著社會發展下去,我相信,愛讀書又善讀書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趕上了一個讀書學習的最好的時代
個人國家民族命運連在一起
二十多歲時,我曾經到一位功成名就的老先生家去,當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我見他還在看書,就問:“為什么要讀書啊? 讀書有什么用啊?”我沒好意思說,您這么大歲數還看書有什么用。沒想到,他倒反問了我一句:“看書難道還要有用嗎?”就像誰會問吃飯有什么用嗎? 這就回答了,讀書本身是很有用的。
現在,我也經常碰到一些年輕朋友問我,讀書能有什么用? 能幫我漲工資嗎? 看一本書,今天掙一百,明天會掙二百? 看完找工作的攻略,然后馬上就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 看完愛情雞湯以后,能夠找到白馬王子和女神? 雖然這些是功利主義,但是讀書也確實有這方面的作用。
其實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把讀書作為一種追求,作為一種人生的態度,作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當人們餓了,就需要吃飯;當人們精神饑渴的時候,就需要讀書學習。
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我正在農村“上山下鄉”。我作為一個農民,天天在地里干活,干活一天挺累的。但是還是有一點促使自己想要讀書,是什么? 就是心靈的苦惱、心靈的沙漠。特別是當時正處于學知識的時期,對人生、社會都想去了解。所以即便生活條件苦一點、差一點,但是能讀到一些書,還是能讓自己得到心靈上的滿足。“文革”后恢復高考的第一年,我就考上了大學。這是我個人的例子,是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后來我仔細一想,如果沒有恢復高考呢? 如果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呢? 那我讀再多的書,能改變個人的命運嗎? 我忽然悟到,我個人的讀書學習,是和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讀書學習是離不開的。
傳承文化需要了解歷史智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基本指導思想。“實事求是”哪兒來的? 最早見于 《漢書?河間獻王傳》 里的一句話:“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睍写_實有我們思想的閃電,有我們歷史的智慧,有我們文學的滋養。
當今世界出現了戰爭、疾病等諸多問題,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就提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回到2500年前去,向孔子尋找智慧?!凹核挥?,勿施于人”,現在已經被譽為世界的黃金定律,這就是汲取了我們古人的智慧。再過三年,也就是2020年,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哪兒來的? 來自《詩經》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兩千年前的古人對未來的社會就提出了歷史的期盼:社會安定,人民富裕。歷史的智慧,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女士就講過,中醫藥典籍給她以巨大的啟示。
為什么要讀書? 讀書的意義是,只要讀進去一定會大有收獲的。
中華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經歷了那么多次民族、國家的磨難,文明卻不間斷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脈絡。幾千年綿延不斷的精神特質、精神追求,是通過歷史典籍傳承下來的。典籍是用文字書寫下來的,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將幾千年歷史的記憶、幾千年的知識、幾千年的智慧,貯存在里邊了。我們要使中華文明傳承下去,要使中華文明能在當今發揚光大,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讀書。了解我們古人的記憶、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智慧,我們才能很好地把這樣的文化傳承下去。
愛讀書善讀書的人會越來越多
人們常會問我,你怎么看待現在的閱讀現象。比如地鐵里,現在大家都是低頭看手機,而發達國家,大家都是拿一本紙質書在看。其實,只要了解一下中國近代歷史,就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民不聊生。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北平學生發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呼聲!”大敵當前時,還有心情讀書嗎? 還能夠讀書嗎?能有閱讀習慣嗎?
1949年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上強大起來了。古人說得好:“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富了口袋以后,我們更希望富腦袋。所以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倡導讀書學習,“全民閱讀,書香社會”,這些都為我們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現在,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我們中國國家圖書館每天都有幾千人在書香中過大年。作為館長,我在假日值班的時候,看到這些讀者在館里,非常地感動。中國國家圖書館現在平均每天到館的讀者有一萬多人。我們網站的點擊量達14億次,國外人一聽都很驚訝,天文數字!
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我說,我們中國愛讀書的人也很多。隨著社會發展下去,我相信,愛讀書又善讀書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趕上了一個讀書學習的最好的時代。《四庫全書》 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7.8億字;《二十四史》4000萬字。在浩如煙海的書海中,我們怎么讀書? 必須讀經典。
我特別欣賞張載的“橫渠四句”,作為一個圖書館人,作為一個當代的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文/韓永進(作者為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