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20年08月15日 新時代如何以文學方式講好“黃河故事”黃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華夏文明的傳承與發展都與黃河休戚與共、息息相關。由黃河而孕育出的黃河文化,是中華五千年厚重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
-
2020年07月27日 民法典:植根中華文化 彰顯民族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由此可見,民法典不僅從廣博的世界法治文明中來,更是從偉大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來,從波瀾壯闊的新中國法...
-
2020年07月27日 “兩新”文藝的六個特征“兩新”,即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近些年來,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絡文藝社群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涌現,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制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
-
2020年07月27日 人藝四代同臺:誰都不能塌腰,才有資格說請您…兩個丹麥王子、兩個方達生、三個周萍、三個曾文清,6月12日,一場疫情意外集齊了北京人藝幾代經典劇目中的大主角。往年的這一天,首都劇場內“茶”香四溢,而今年,觀眾席空空如也,30位人藝人與觀眾神交云端,為68歲的人藝,更為這份久違的惦念。
-
2020年07月20日 我們時代的文學寫作教育今年,作家莫言將在北京師范大學招收第一個全日制文學創作的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也將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下招收創造性寫作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回首往事,美國“創意寫作”模式進入中國已有10年左右的時間,也衍生出更本土化的“創造性寫作”“文學創作與研究”等作...
-
2020年07月20日 國潮古風成年輕人心頭好,需更多文化溯源教育李商隱是誰?竟然抄襲我偶像寫的《夜雨寄北》。”日前,一名微博網友發文怒斥李商隱抄襲,引來網友“圍觀”。得知李商隱正是原作者后,該網友再發聲明,稱自己不知道李商隱這位“冷門詩人”,再次引發網友調侃:和杜牧并稱“小李杜”的李商隱,怎就成了“冷門詩人”?
-
2020年07月20日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21世紀詩歌20年的備忘…21世紀已經過去20年。這20年里,我們越來越多地使用“高速”、“加速”、“劇烈”、“驟變”、“創新”、“多樣”來描述世界的變化、生活的變化。文學也一樣,從創作思潮到門類、題材、風格、群體,包括文學與生活、文學與讀者、與科技、與媒介、與市場的關系等等...
-
2020年07月13日 人文社會學科在人類重大災難面前能做些什么在這篇簡短的文字中,我顯然不可能回答人類生存法則這樣的終極問題。但是,我仍然堅信我的推論:人類歷史的進程雖然也有慣性,但是,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法則。人類生存必有法則,而且必須要遵循這個法則,“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2020年07月13日 在碑帖的影像里尋找對應——趙雁鴻書法藝術的…篆、隸、楷、行、草,巍立于書法藝術奇峰的五大殿堂。于書法家而言,登頂拜謁,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搭纜車而上,一條是杖藜徒步而行。雁鴻選擇的是后者。搭纜車故然有快速抵達之便,但雁鴻力求與藏教信徒對佛陀、佛法的崇敬方式一樣,用身敬、語敬、意敬的虔誠,...
-
2020年07月10日 徐小斌:在不同文學藝術領域,始終堅持原創寫…寫作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謎。很多時候,作家從寬闊的門里進去,往往走到了死胡同,而從窄門里進去,反而可能窺見一個寬闊的世界。你走的是窄門,在這門里,持續不斷地往自我或人類意識的深層掘進。
-
2020年07月10日 大數據時代:古代文學研究的可視化數據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需求已經發生深刻變化,讀屏讀圖成為新常態,古代文學研究的可視化也成為必然趨勢。古代文學研究的可視化,不僅是一種呈現方式的變化,也是思維方式、研究路向、研究方法的變化,將推動古代文學研究觀念的轉型和范式的變革。
-
2020年07月09日 城市文學觀察 | 城市之過,還是文學之失?文學評論家孟繁華參加了六個文學獎項的評獎,他把這六個獎項的獲獎作品名單放在一起,發現一篇寫鄉土的都沒有,一篇農村題材都沒有。“今天我覺得城市文學已經漸漸成型了,真正的變化就發生在2012年,是個節點。”
-
2020年07月09日 《最美的鄉村》:精神正能量的戲劇化表達扶貧工作終歸要做好人的工作,文藝創作關鍵要用好人的要素。《最美的鄉村》的亮點在于對角色的設計——幾位高度典型性和象征性的主要人物,成了扶貧隊伍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
2020年07月09日 在傳承中創新 鍛造時代經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彰顯著中國人素有的文化自信。中國有燦爛輝煌的文化傳統,無論是時間的綿延還是空間的廣闊,都注定了中國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影響力。
-
2020年07月09日 精品才能扛得住時間之潮的沖刷在網絡閱讀越來越受關注的當下,在網文作品中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顯得至關重要。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清平樂》,細膩還原了宋朝的服飾、禮儀等傳統文化。圖為電視劇劇照。資料圖片【網絡作家說】作品的傳播力是“硬指標”作為一個從事網絡小說創作已經有...
-
2020年07月09日 從美學的角度賞析云岡石窟的佛像造型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城西武周山下。始建于北魏和平初年。距今一千六百年。是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云岡石窟現存大小窟龕252個,雕像五萬余尊。山崖上錯落有致的洞窟,穿越時空,好似一個個幽玄的門,讓靈動清寂的物理虛空間內外合一、交流暢通,給人以幽深曠達的...
-
2020年07月07日 文創需要踏實的心境有數據顯示,2019年博物館文創市場整體規模比2017年增長3倍。不僅文博機構紛紛推出各自的文創衍生品,許多企業也將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商品中,提升文化“附加值”。
-
2020年07月07日 中篇小說20年:文學的新經驗和新空間回顧這20年中篇小說的成就,依然讓我們喜出望外情不自禁。任何文學成就都是由具體作品表達的。由是,我掛一漏萬地例舉評論下述作品,具體呈現這個文體新世紀20年的新貢獻和新經驗。
-
2020年07月06日 魏大愚先生篆刻之功力、意境與氣象文人之印,追益求精;文人之雅,厭媚遠俗;文人之求,意于境上,明德惟馨,可敬可嘆。吾醞釀多年,終能結集出版《魏大愚先生篆刻集》,其意其圖,驟然于此。
-
2020年07月06日 散文的生命力——《所見微塵 皆因有光》序言本書所收集的,是《北京文學》近10年來的散文精品。這些作品,既有對生命的贊美,又有對親情的懷戀。大處著眼天地時空、人文歷史,小處體悟人間煙火、生活微瀾,讀來都別具韻味,或親切感人、或啟迪心智。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