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 ——《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新書發布會舉行
——《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新書發布會舉行
8月31日,北京史研究會會長李建平攜新書《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做客首都圖書館“首圖講壇”,為現場讀者講解北京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首都圖書館副館長陳堅,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科普工作部主任楊毅,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經濟科學出版社副社長樊曙華, 經濟科學出版社教材分社社長白留杰,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張蒙,以及來自北京市通州區、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昌平區等六區的七家圖書館的代表出 席新書發布會。

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科普工作部主任楊毅致辭
楊毅在致辭中表示,大運河北京段縱貫千年,在北京城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見證了城市的滄桑巨變,承載了寶貴的文化記憶。《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經由北 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審定,以北京城內城外的運河遺跡為中心,介紹了北京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征。楊毅認為,《圖說北京大運河 文化帶》一書立意高遠、框架緊湊、學術性強,同時圖文并茂、語言通俗、適合大眾普及,順應了國家發展戰略,滿足了首都市民群眾對首都文化的認知需求,是一 部社科普及領域的佳作。

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經濟科學出版社向首都圖書館贈書(左:經濟科學出版社副社長樊曙華、右:首都圖書館副館長陳堅)
發布會上,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經濟科學出版社向首都圖書館及北京市各區圖書館贈送《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以及“京名片”系列叢書,首都圖書館副館長陳堅以及來自北京市通州區、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昌平區等六區的七家圖書館代表接受贈書。

李建平主講“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
發布式結束后,李建平結合自己在寫作《圖說北京大運河文化帶》過程中史料查詢、采訪心得、實地采風等情況,著眼大運河北京段水系構成,溯源從昌平白浮泉至 通州燃燈佛塔的運河歷史遺跡,從“白浮引水”、“水穿京城”、“漕船東來”、“通州老城”四個方面為聽眾講解北京大運河的歷史與當下。
在李建平看來,中國歷史地理版圖上存在著“一橫”“一豎”的地理坐標,“一橫”即長城,“一豎”即京杭大運河,而二者的交匯點正是首都北京。大運河文化帶 的主要遺產集中在京杭大運河及其兩岸,其中北京段在今北京市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順義、通州等各區均有分布,又相對集中在通惠河及北運河段。李 建平談到,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產內容豐富,既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大運河歷史上,元朝人郭守敬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提議興修水利,親力親 為引西山諸泉水建設元大都城,開掘通惠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至今在北京仍有多處郭守敬塑像。李建平認為,現今亟需重新梳理、認知北京大運河文化 帶,尤其是正在建設中的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區域。通州是古代陸路、水路交通樞紐,區域文化底蘊深厚,了解通州在運河歷史上的區位特征和水源分布,深度挖掘 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區域運河文化,將對當下的城市建設產生重要意義。

講座結束后,李建平為讀者簽名
(圖片由首都圖書館提供)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