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信展現(xiàn)壯闊之舉
《國家》或許是去年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部報告文學。它的題材巨大:2011年,中國在戰(zhàn)亂中的利比亞撤出35860名僑民,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海外撤僑行動。何建明充分顯示了作為成熟的報告文學作家駕馭巨大題材的能力,瞬息變幻、間不容發(fā)的危機,最高層的決斷和意志,恪盡職責的外交官、軍人和公民們的勇氣和效能,那些在沙漠中奔跑的人們的喘息、恐懼和希望、歡喜,千山萬水、千軍萬馬、千頭萬緒,被何建明強勁的敘事組織得周嚴、緊張、壯闊。
《國家》的題記中這樣寫道:“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你還會有什么?如果沒有了自己的人民,國能是什么樣?”國家與人民的關(guān)系,或許是政治學的問題。而現(xiàn)在,在全球化時代,在中國人越來越深入地參與世界各地的生活和歷史的時候,這個命題展現(xiàn)出了更為復(fù)雜和緊迫的含義。
《國家》是紀實作品,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把它想象為一部電影。它向我們證明,宏大的、充滿“正能量”、具有感召力的寫作在中國生活中從來不缺乏題材,考驗作家的是,我們是否能夠誠摯地肯定那些英雄壯舉,是否能夠敏銳貼切地在這壯舉中發(fā)現(xiàn)普遍的人性價值,是否能夠自信地以“站立”的寫作姿態(tài)想象和展現(xiàn)我們?yōu)橹湴痢⒆院赖娜宋锱c故事。何建明的這部新作在此為中國文學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分享到: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