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開始廣播了——相聲《大喇叭》參賽側記
在中國煤礦文聯、中國煤礦曲藝家協會和相聲大師們的關心指導下,兗礦集團鮑店煤礦職工鄭曉旭、于明波攜著他們精心創作的相聲作品《大喇叭》,從兗礦走上了淄礦杯全煤系統曲藝小品原創作品大賽。在經過初賽、復賽等層層選拔,最終于2010年9月21日走進了全國第五屆CCTV相聲大賽決賽的舞臺。
一路走來,作品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幾易其稿。去新汶集團參加煤炭系統參賽作品初選的路上,他們無暇顧及窗外風景,只顧一路背詞;賽后在央視相聲大賽導演及多位相聲藝術家的指點下,修改作品至凌晨三點;去中央電視臺參加復賽,他們提前進京,在煤礦曲協主席王謙祥老師的指導下,躲在賓館里反復揣摩,每天十幾遍反復練習;后在煤礦曲協秘書長宋德全老師的推薦下,又去相聲樂苑、周末相聲俱樂部、嘻哈包袱鋪、新笑聲客棧等地方進行了多次壓場演出從報到那天一直到比賽,賓館里的電視他們從來就沒有打開過,也從沒舍得費時間去逛逛北京城。最終在非職業組24對相聲作品中以良好的表現進入了決賽。
將要代表全國500萬煤礦工人參加比賽,他們緊張,深感壓力巨大。身后有那么多礦工兄弟的支持,有那么多組織的關心,他們興奮,本著只要把煤礦工人的形象展示給全國觀眾就算成功的心態,他們內心坦然,勇往直前。9月11號,再次進京,就大賽組委會給出的具體修改意見,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反復雕琢作品。為不影響別人,在住地旁邊的天橋上、立交橋下,吊嗓子開聲,一遍遍的對臺詞,逐字逐句地琢磨怎么才能表現得更好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重復,反反復復的磨練,最終在非職業組參加決賽的12對相聲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全國相聲大賽二等獎。
功夫不負有心人,能從偏遠的煤礦步入央視的舞臺,并捧回金燦燦的獎杯,鮮花和掌聲背后,是創作者無法言喻的艱苦付出。當在中央電視臺上看見他們幽默成熟的表演,聽到臺下觀眾熱烈歡快的掌聲時,方知這真的不是天方夜譚。兩個普通的煤礦工人,兩個純業余的演員,首次原創寫相聲,首次合作說相聲,就以煤炭系統唯一一對進入決賽的相聲作品榮獲了全國相聲大賽二等獎,這是兗礦職工的驕傲,是數百萬煤礦工人的驕傲。
伴隨著央視第五屆CCTV相聲大賽的笑聲,煤礦的大喇叭走進了千家萬戶。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