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化系統首部文化人才發展規劃出臺
中國文化報記者馬子雷報道:動漫領域高層次人才匱乏,一直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針對此現狀,一部系統的人才規劃對此提出了明確目標:開展動漫游戲產業人才標準化建設,培養10萬至20萬具有高等教育學歷、較高動漫研發技能的高級動漫人才,30萬至50萬具有中等教育學歷、一定動漫生產技能的中級動漫人才。
這部規劃就是文化部剛剛出臺的《全國文化系統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文化系統第一部人才發展規劃,也是《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人才綱要》)頒布實施后,首個行業人才發展規劃。業內人士稱,《規劃》呈現了開放的文化人才政策,提供了科學的人才培養方式,它的出臺為人才興文戰略的深入實施吹響了新號角。
首個文化人才規劃的誕生
人才強國催生人才興文。在文化工作實踐中,人們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認識不斷加深、升華。文化人才,特別是高層次文化人才的素質如何,直接決定文化事業的興衰和成敗。對于文化人才和文化事業的關系,一份專題研究報告如此描述。自2003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以來,文化部堅持人才興文戰略,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各類人才投身文化事業提供了廣闊舞臺,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文化人才隊伍初步形成。
但是,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如人才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高層次文化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支持力度不夠,人才結構和布局不夠合理,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消除,用人機制有待完善,人才資源開發投入匱乏等。文化部人事司相關負責人說。
據文化部人事司一份專題研究報告分析:按專業分布,除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外,文化從業人員集中于藝術專業;按區域分布,東部地區文化從業人員保有量相對較大,各區域從業人員數量差異顯著;按行業分布,群眾文化業及部分新興產業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比例偏低;按藝術生產流程分布,從事藝術研究等基礎學科的文化從業人員數量過少。
今年5月25日至26日,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中央部署和要求下,文化系統人才規劃的編制日程加快。5月31日,文化部召開黨組會議,學習傳達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人才綱要》。結合文化人才工作實際,文化部黨組研究確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文化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務為編制好一個規劃,建設好7支隊伍,實施好9項工程和計劃。其中,編制好一個規劃就是編制出臺《全國文化系統人才發展規劃》,提出文化人才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具體措施,指導和推進文化人才工作。
實際上,早在2008年中央開始編制《人才綱要》時,文化部就要求有關職能部門早動手、早研究、早規劃,提前籌劃文化系統的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經過多次調研,文化部認真聽取了各地文化部門、各有關單位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并在起草工作完成后,不斷吸收各地、各部門、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見,作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今年8月,這份凝聚了眾多文化人心血的首部文化人才規劃終于得以頒布實施,和廣大文化工作者見面。
七支隊伍:細化分類 統籌推進
《規劃》對我國的文化人才隊伍進行了細化,即:文化黨政人才隊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文化藝術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高技能文化人才隊伍、文化科技人才隊伍、文化外交人才隊伍。根據《規劃》,我國到2020年文化人才總體發展目標已經明確:到2020年,文化從業人員總量從現在的195.6萬人增加到280萬人,增長43%左右。文化人才總量占全社會總人口比例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占全國人才資源總量的比例預計達到2%左右。各類人才的思想素質、文化水平、業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人才競爭比較優勢明顯增強。到2020年,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達到60%,專業技術人才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達到60%左右。
同時,《規劃》還分別對7支人才隊伍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文化部機關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90%,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結構更加合理;到2020年,文化部系統各單位領導班子中均應配備1名經營能力比較強的成員,文化部直屬單位中層以上經營管理人才總量超過200名;到2020年,文化藝術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116萬人;到2020年,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級分中心均配備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專職技術人員和資源加工人員,各市縣級支中心大學本科學歷的專職技術人員和資源加工人員達到50%以上,各基層服務點均配備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對設備進行操作和管理,基層服務點人員總量需求達到71萬人;到2020年,高技能文化人才總量達到60萬人,文化部系統高級技工水平以上的技能人才比例達50%以上,其中技師、高級技師比例達15%以上,并帶動中、初級技術勞動者隊伍梯次發展;加強藝術科研院所建設,安排5個周期,在全國藝術研究院所選拔200名科研骨干進行系統規范化專業培訓,培養一批有扎實學術功底與較強科研能力的學術帶頭人及科研骨干;到2020年,文化部系統駐外后備人才隊伍達到600人。
除了對各類人才隊伍的發展目標進行詳述外,《規劃》針對文化發展重點領域提出了人才建設任務:一是突出培養高層次文化藝術專業人才,二是大力開發文化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針對我國目前存在的文藝大家、名家缺乏,高層次專業人才老化等問題,《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文化系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達到6.5萬人左右。針對我國目前形勢下急需的緊缺專業人才現狀,《規劃》提出,到2020年,文藝編創人員、戲曲、動漫、文化創意、文化經營管理、公共文化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各類人才數量有較大幅度增加,急需緊缺人才數量基本得到滿足,整體素質顯著提升。
九個工程:立體呈現 重點突出
到2020年,由國家資助的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文化名家達到2000名。這是《人才綱要》中對文化名家工程提出的目標。《規劃》對文化系統的目標進行了更具體的呈現:到2020年,由國家資助的文化名家達到600名左右。
除了文化名家工程,《規劃》還提出了8個重點工程:文化黨政干部能力建設培訓工程、基層文化人才培養工程、文化產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文化藝術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專業人才培養工程、海外高層次文化人才引進計劃、西部地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優秀青年文化藝術人才支持計劃。
針對我國文化產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高層次人才缺乏的現狀,《規劃》以文化產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專業人才培養工程對兩個領域的人才加大培養和培訓力度。文化產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著眼于提高文化產業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培養一批了解藝術生產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到2020年,重點扶持培養200名具有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熟悉國內外文化市場、開拓創新能力強的優秀文化產業經理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專業人才培養工程,著眼于科學有效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20102020年,文化部每年各舉辦30期示范培訓班(根據培訓對象,各舉辦10期),每次培訓40人。20102020年,文化部每年各門類舉辦1期示范培訓班,共計10期,每次培訓40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培訓,交流傳承經驗。
在海外人才引進和西部人才支持方面,《規劃》中明確了更加開放的文化人才政策。《規劃》明確提出,重點圍繞文化事業發展戰略目標,針對文化行業急需緊缺人才情況,分層次、有計劃地引進一批能夠提升專業水平、發展新興學科的學術專家、文化藝術領軍人才和優秀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支持和資助優秀文化專業人才支援西部建設,對其文藝創作、科研項目、學術交流、考察深造等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
完善體制 創新機制
改革開放后,我國文化人才在培養、吸引、使用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高層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面臨著發展難題,人才分布相對不均,文化藝術專業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究其原因,專家分析說,思想認識與工作機制、人才工作體制機制運行、人才工作投入等環境條件還不夠理想。
具體來說,體制和機制問題表現為:文化人才引進受到編制、學歷、工資、職稱職數等因素限制;由于存在城鄉、區域、部門、行業、身份、所有制等制度性障礙,人才流動機制不活,渠道不暢;人才評價標準存在一刀切現象。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人才的合理使用面臨著一系列沖擊:文化藝術專業人才的兼職兼薪客觀上形成了隱性的人才流失;經營管理者選拔任用的市場化進程緩慢,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總體上市場開拓能力比較欠缺。
鑒于此,《規劃》以明晰的文字對體制和機制問題進行了闡述。在改進、完善文化人才管理體制方面,《規劃》提出,一要完善黨管人才的領導體制,二要完善人才管理工作方式。在創新文化人才工作機制方面,《規劃》分別從人才培養開發機制、人才評價發現機制、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和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四方面予以明確。
據悉,《規劃》頒布后,文化部將通過加強人才規劃實施工作的領導、營造實施規劃綱要的良好社會環境、加強人才基礎性建設等具體措施,努力使《規劃》真正落到實處。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