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夢照亮文學理想
中國夢與文學理想座談會在京舉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成為人們熱議最多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進行了一系列深入闡釋,深刻揭示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為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走好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增添了強大動力。劉云山同志也在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強調要推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對廣大文學工作者而言,如何準確把握中國夢的思想內涵?如何理解中國夢與文學理想之間的關系?作家應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為深入探討這些問題,4月24日,文藝報社在京舉行中國夢與文學理想座談會。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出席座談會,10余位作家、評論家在會上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就這一話題暢所欲言。
讀解中國夢的豐富內涵
與會者認為,中國夢視野寬廣、內涵豐富,是當今中國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幟。在梁鴻鷹看來,中國夢表達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未來的暢想和追求,中國夢的提出為當代文學的書寫開拓了廣闊前景,為文學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夢具有強烈的理想信念的引領效應。一個民族只有盡全力凝聚起力量、朝著一個目標前進才能實現復興。社會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張陵表示,中國夢不但體現為中國的硬實力,也體現為中國的軟實力。我們的文學在這樣的時代應當成為中國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面對當代世界格局的大調整,中國作為正在產生重要影響的負責任大國,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某種意義上說,軟實力的強大更能體現中國對世界進步的貢獻。中國文學的價值和意義就是這樣和中國夢血脈相連。
陸建德指出,中國夢的價值支撐就是我們對共同體的幾乎是出于本能的認同。這套價值觀念的核心不是絕對排他的,它不鼓勵人們以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幼稚方式看待事物,因而能夠兼容并包,有助于社會和諧以及共同體的形成。
吳義勤認為,中國夢具有多元性。它最后不是落實為一個整體的符號,而是應落實和分解到每一個體的身上;不是大家共同做一個很抽象的夢,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抒寫出各種各樣豐富多元的夢。這些夢不一定很宏大,也許是很小的理想,但都是中國夢應有的內涵。
中國夢與文學理想密不可分
文學書寫著人類對生活的夢想,表達著人們的理想。古往今來,文學是離夢想最近的藝術,實現中國夢,與中國作家追尋文學理想是相統一、相融合的。也只有這樣的融合,才能使作家的創作體現出社會的擔當和歷史的使命。
何建明說,中國夢是與文學夢聯系在一起的。文學作為文化繁榮和提升人民精神境界的重要一環,應當也能夠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獨特的正能量。中國夢的早日實現,需要重視文化這一動力來源,特別需要重視和挖掘文學的作用和力量。
雷達談到,文學理想是中國夢的一部分。中國夢是一個承載著歷史經驗、包含美好理想的夢,它與中國的現實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夢是富有文學色彩的,文學理想本身與中國夢有著內在和多元的關系。大家只要對文學的功能和性質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就能看到文學理想和中國夢之間更內在的關系。文學工作者可以借助文學的感染力,把中國夢放在人們的心中。
董學文表示,從五四開始,文學就一直在為實現中國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夢把我們民族的精神、探索的勇氣、積淀的智慧都集中在一個主題上,回顧中國百年的文學進程,可以說一直與我們這個民族的夢并肩而行。如果我們把文學的理想匯入中國夢浩浩蕩蕩的洪流,文學就應該堅持走為人民大眾服務的道路,并以此來找回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依據。
岳雯談到,如果說個人奮斗是美國夢倡導的要義的話,中國夢則更多地是落在共同和集體上。作家在文學中寫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但是通過這些具體的人,我們看到了他們與我們之間的血脈聯系,看到還有很多人跟我們有一樣的信仰和夢想,這或許是文學存在的重要意義。我們寫的人不只是大多數的人,我們也是為了大多數人寫作。
在蘇蘭朵看來,中國夢離不開文學,但是,文學的理想絕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中國夢歌唱。在夢想的舞臺上,文學恰恰最需要的是冷靜的思考。沒有思考的文學,就是盲從與發燒。文學失去思考,就會變成附庸。面對中國夢,文學與作家都要思考,如何與GDP、與聚光燈保持距離。文學關注的應該是中國夢里最具人性、最悲憫的那一部分。
文學要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正能量
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夢。每個中國人都是夢之隊的一員,都是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中國作家如何用自己手中的筆為中國夢增添更加絢麗的色彩?這是每一個作家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葉廣芩談到,作家要無愧于時代和人民,要拿出全部的精力投入這個偉大的時代,寫出最有感情、最精彩的文字。在今天可寫的東西比比皆是,深入下去,拓展開來,我們會有很豐厚的收獲。
王宏甲說,作家朝著什么方向去寫作始終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坦言非常在意自己的作品能否被老百姓所喜歡、給他們以精神上的鼓舞,因為這是正能量的價值。他還介紹,自己剛剛出版的一本新書叫《農民》。中國農民有著百年的小康夢,中國夢做得最深的莫過于農民了。希望能借文學幫助他們圓自己的夢。
作為80后青年作家,霍艷指出了當下年輕人的創作狀況:寫作是為了做夢,而夢里卻沒有中國。她說,我們這一代作家用文字編織了一個夢境,把自我當作個性的標簽貼在文字里,卻忽略了對身邊人的關注。她同時提出,城市雖有它冰冷無情的一面,卻并沒有到達面目猙獰的地步。如何去書寫城市,如何將那個無限被放大的我隱藏在平凡人身后,試著去參透他們的悲喜,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陸建德談到,文學不是簡單的歌頌或者批判,作家應當做有責任的公民,要描寫復雜的社會,不僅要寫得好,還要感人,這也許是作家為實現中國夢能作的最大的貢獻。梁鴻鷹表示,寫作者要增強原創意識,多塑造堂堂正正中國人的形象,從中華民族的傳統出發,展現民族文學表達的特色,讓中國理想、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成為當代文學的鮮明價值。
何建明表示,為了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我們的文學要增強主流意識,發揮文學的社會功能;要創新藝術形式,重新審視文學的力量。廣大作家還要發揚學習之風,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