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出版業:整體持續向好 紙書增長乏力
編者按《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7月9日正式發布,這是反映我國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狀況的一份權威報告。為使業內人士更好地理解《報告》內容,更有效地提取有價值信息,本報將邀請專家對《報告》進行系列分析解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發布的《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備受業界關注。圖書出版業的發展呈現何種態勢?業界將面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了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燕和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魏玉山。
印數、銷售還會增長,但增速會放緩
通過《報告》,圖書出版業呈現哪些發展變化及趨勢,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圖書出版業整體持續向好。品種、總印數、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呈增長態勢。魏玉山在接受采訪時,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2012年圖書出版的總印數增速放緩,但還是有一定增長空間的。他認為,在傳統出版中受數字化影響最大的是報紙,其次是雜志,最后才是圖書,因此圖書出版的印數、銷售在一段時間內還會增長,當然增速會放緩。
透過《報告》,陳海燕看到了出版業發展的四個趨勢:一是閱讀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報告》顯示出版物消費與人均擁有水平同步增長,這與城鄉一體化建設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緊密相連;二是數字出版強勢,紙介圖書增長乏力,使得出版轉型的壓力加大;三是新書品種比上年增加了12.04%,而總印數才比上年增長2.85%,說明單品種印數減少,出版單位競爭壓力加大;四是骨干出版集團差距縮小,未來一兩年大型骨干出版集團還會不斷增加。2010年時,主營業務收入和資產總額均突破100億元的集團只有江蘇鳳凰出版傳媒一家,到2011年時,增加了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進入雙百億,而今年又增加了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兩家雙百億出版集團。
體現文化發展繁榮,但經營壓力在加大
針對業內一些人士提出的圖書出版品種達到41.4萬種,上升過快,圖書太多了的問題,魏玉山認為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有其合理因素,出版圖書品種上升體現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文化創作、科研發展、繁榮的結果。
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憂,像文化、科學、教育和體育類圖書增加的品種量最多2.6萬種,這其中有不少與教育相關的圖書。同時出版的現象也應引起關注,同一本圖書有十幾到幾十個出版社都在出版,既浪費了大量的編輯、出版資源,也不利于讀者選擇。他還表示,2012年圖書品種的增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出版管理更加規范。實行書號實名申領后,減少、避免了一號多書的現象,現在更真實地反映了我國圖書出版的情況。
雖然市場閱讀需求提升,圖書出版定價、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在增長,但在一線的出版單位感覺贏利能力卻是在下降,經營壓力加大了,感覺掙錢很難。陳海燕坦言。通過《報告》,他認為出版業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產業集中度低,2012年列入統計的有118家圖書出版、報刊出版和發行集團,但這些集團多數規模都不大;二是出版不是一個高回報的行業,一般出版社銷售利潤率在5%~7%的水平;三是版貿逆差迅速縮小,目前數據顯示降至1.9:1,這個現象需要思考。他認為,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文化、科技相對落后,大量引進國外的先進知識為我所用是正常的,有利于中國的快速發展。
針對問題開藥方,需要政府協會大力引導
品種突破40萬,總印數增速放緩,提高數量的同時更要提升出版物質量,這已成為業界的共識。
在魏玉山看來,重復出版的現象值得關注。他建議可以建立圖書出版查重機制,對于當年已經出版的圖書,其他出版單位不再出版。上世紀80年代引進圖書版權時為減少重復出版,避免資源浪費曾采取過此機制,很有成效。
針對出版業存在的問題,陳海燕還開出了一系列藥方:一是加快技術轉型。狹義的數字出版即電子書出版物在出版業的銷售收入占比還很小,這同發達國家形成巨大反差,像美國的電子書已成為出版贏利的重要來源。突破這一瓶頸,需要政府、協會組織引導,大型骨干出版企業聯合起來共同打造大規模的內容發布平臺。二是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在技術轉型期,國際上會出現重大并購案,而在中國并沒有發生,因此國內出版業迫切需要打破地區封鎖、行業壁壘。三是拓寬思路,鼓勵、造就、培育一批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國際上知名大型出版集團背后都有大財團,而這些大財團多數不是做出版的。四是走出去要關注多種形式。走出去不僅指傳統意義上的版權輸出和實物出口,還應重視在線閱讀、數字閱讀等內容的走出去。
最后,陳海燕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就要來臨,只要堅持改革創新,科學發展,中國出版企業一定能在世界出版變局中爭得前排交椅。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