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微寫作”莫成“大負擔”
離2014年高考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北京市教育考試院日前表示,明年北京高考語、數、外、文綜和理綜五科命題均有調整,其中語文科目將60分的作文分為兩題,第一題為微寫作,第二題為作文題。
從高考本身來說,作文題分一大一小,可視作為考生創造更公平的制度設計、更寬松的競爭機會。因為只有一篇作文,分值就會過于集中,考生會有一著不慎,全盤皆輸的遺憾。一大一小兩道試題,則能全面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若閱卷工作再由兩人以上批閱,則能減少作文主觀評分的誤差,給考生以相對公正的評價。北京高考增加微寫作正是基于此。
微寫作發端于微博,無論是如雷貫耳的文學名家、意見領袖,還是初出茅廬的草根寫手、莘莘學子,紛紛介入這一領域,內容千奇百怪,讓人目不暇接。因此有人預言:在全民微博時代,微文學將成長為一種全民文學樣式。此番,北京高考將增加微寫作,無疑是緊跟潮流、較為接地氣的改革。
不過,在為北京高考增加微寫作叫好的同時,筆者也挺擔心:微寫作會不會給學生增加新的負擔?
微寫作雖然字數微,但文字的精粹、意趣的精致、思辨的精微等等,對寫作者都是很大挑戰,篇幅越短小,內容越容易零碎,結構越容易散亂,考生出現失誤的機率可能遠比大作文要大得多。何況,在高考仍是中學教學指揮棒的當下,微寫作撞上了高考,可能就會變得十分功利,老師會不會強制要求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中撥冗抽身,每天都要刷微博、瀏覽乃至于背誦他人微博呢?
因此,對于高考增加微寫作,在關注考什么之余,更要關注怎么考和怎么教。考微寫作,不是為把學生難住,微寫作命題不妨開放一點,與大作文形成互補,以有利于不同風格學生的發揮。教微寫作,要走出常見的押題、沖刺背誦作文等形式誤區,精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欲望,進行多寫多練,而不是以條條框框約束學生思維和靈性,更不是強制刷微博、瀏覽乃至背誦他人微博。總之,要讓學生樂于微寫作,不要讓微寫作成為大負擔。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