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電子書產業新趨勢
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帶動數字移動閱讀的迅速發展。
移動閱讀設備的普及推動了出版業的移動化轉型,也對用戶的移動閱讀具有明顯的激發效應。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2013年全球電子書產業發展提速,除了產業規模持續穩定增長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推動著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發展。本文就這一年度電子書產業的幾個主要新趨勢作一總結。
電子書市場急劇擴張
在亞馬遜、蘋果、谷歌、巴諾(Barnes&Noble)等全球性數字出版平臺和盛大文學(中國)、Thalia(德國)等地區性平臺的共同推動下,電子書市場規模急劇增長。美國和英國的電子書市場已接近成熟。據美國出版商協會和尼爾森的研究數據表明,2011年電子書占美國圖書市場的17.5%,2012年上升到23.5%;到2013年年中,電子書已占整個市場的30%。最近兩年的英國電子書市場呈爆發式增長態勢,電子書在圖書市場中的份額由2011年5.8%上升到14.3%,到2013年7月該數字已上升到20%。在美英之外,電子書的市場份額仍較小,但發展非常迅速。到2013年年中,德國電子書在圖書市場中的份額從上一年的2.4%上升到5%。2011年西班牙的電子書下載收入為200萬歐元,2012年上升到1200萬歐元,在2013年上半年該數字又獲得翻倍增長,電子書的市場份額從上一年的1%上升到3%。此外,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的電子書市場也迅速崛起。
數字閱讀移動化
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帶動數字移動閱讀的迅速發展。據《財富》雜志報道,截至2013年上半年,亞馬遜已銷售Kindle閱讀器和KindleFire的總和接近4000萬臺。蘋果公司的iPad總出貨量在2013年第三季度已達1.7億部。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在2012年已達11億,移動設備占據全球13%的互聯網流量;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10億臺。到2013年,美國大約31%的成年人擁有平板電腦,幾乎是2011年的4倍;智能手機的成年用戶從2011年的35%增加到2013年的60%。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手機網民規模,到2013年下半年已達4.64億。移動閱讀設備的普及推動了出版業的移動化轉型,也對用戶的移動閱讀具有明顯的激發效應;據調查,擁有Kindle的用戶每年在亞馬遜上消費的平均數額為1233美元,比沒有Kindle的用戶在亞馬遜上的年平均支出多出443美元。
數字出版社區化
數字出版與社交媒體的結合助推了數字出版的社區化發展。2013年3月底,亞馬遜宣布收購社交閱讀和推薦服務網站Goodreads,該網站在全球擁有超過1600萬用戶,用戶可以發表書評,相互間推薦圖書,并且可以從亞馬遜和巴諾等多個互聯網零售商購買圖書。這筆交易達千萬美元以上,會有助于亞馬遜大幅提升電子書服務。幾乎同時,世界排名第一的科技、醫學出版公司愛思唯爾收購在線社交學術平臺Mendeley,所涉金額在6900萬和一億美元之間。Mendeley是一款免費的跨平臺文獻管理軟件和在線學術社交網絡平臺,向用戶提供基于社交網絡的學術成果分享和合作服務,可追蹤論文引用記錄等,愛思唯爾此舉是為了提高其競爭力。另外,國際著名的出版商如企鵝蘭登書屋、施普林格等紛紛推出具有社交功能的作者門戶等網站。在國內,數字出版的社區化正方興未艾,如分享閱讀已成為社區平臺豆瓣網最重要的一個業務,騰訊于今年開通QQ閱讀社區,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旗下的大佳網上線運營讀客社區頻道,都是出版與社交媒體結合的典型實例。這表明網絡社區已經成為全球數字出版企業競爭的重要領域和手段,同時也標志著出版業開始進入以讀者和作者為主要運營資源的時代。
商業模式創新
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全球出版商紛紛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拓寬出版業的收入渠道。2013年引起行業廣泛關注的有四種新的商業模式。一是自助出版模式。近年來,國際性的大公司紛紛介入自助出版領域,如亞馬遜CreateSpace、Smashwords、Lulu、企鵝蘭登書屋、施普林格等。據鮑克公司對有ISBN的自助出版圖書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美國自助出版的電子圖書總量達到39.1萬種,比2011年增長了59%,從品種上看,以面向女性讀者的言情和文學小說占最大比重,其次是一些自我調解和精神勵志類的作品、兒童讀物和傳記。中國的知識產權出版社也已建成自助出版平臺,預計在2014年下半年上線運營。二是電子書借閱模式。全球排名第五的英國出版商麥克米倫在2013年10月中旬宣布,將把其面向圖書館租借的重版電子書品種從1200本擴大到11000本。亞馬遜早已開通的Kindle用戶借閱圖書館,到2013年可供圖書已超37萬本,其中有一半是通過Kindle直接出版系統出版的,每年的訂閱服務費是79美元。Oystere和Reatah是兩家專門的訂閱服務平臺,都提供離線閱讀功能;前者只提供無限制的訪問權,每月訂閱費用為10美元;eReatah則更像圖書俱樂部,用戶每月付17到34美元,可從中購閱2至4本電子書。第三是單篇作品售賣模式。在數字化期刊領域,文章按篇計費售賣的模式由來已久,但短篇作品獨立發售的方式則剛剛興起。豆瓣閱讀自2012年開通起就支持短篇作品的在線獨立銷售;2013年1月,丁小云的兩個獨篇作品《論文藝女青年如何培養女王氣場》(定價1.99元),《7天治愈拖延癥》(定價5.00元)在豆瓣閱讀總銷售8272份,引起轟動。2013年下半年,小說家蔣一談在當當網上以電子書的形式單篇發售《透明》等5種短篇小說,兩周后銷量已達1萬余篇。第四種是眾籌出版模式。眾籌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原是有創意但缺錢的藝術家們籌措資金的一個手段,現已逐步演變成出版項目融資的一個渠道。2013年,樂嘉的新書《本色》(長江文藝出版社)在眾籌網上線僅1天就獲得300余位網友的支持,籌集資金1.5萬元;徐志斌的《社交紅利》(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一書通過眾籌模式在兩周內售出3300本,籌資10萬元,并在1個月內加印3次,銷售5萬本。兩書的成功已經吸引了國內一些學術著作和專業期刊的仿效。這些商業模式的創新打破了傳統出版產業鏈,作者與讀者地位得以凸現。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