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道第三屆感動中國的礦工十大杰出人物趙奮魁事跡
原標題:“有困難,找小趙”——開灤股份呂家坨礦業公司工會主席趙奮魁愛心助學、扶危濟困

趙奮魁(上)幫助職工修房子。(資料圖片)
“我很感恩現在的生活,只要用心去做就能感受到奉獻的快樂。”面對記者采訪,趙奮魁臉上洋溢著真誠的幸福。
趙奮魁,2006年畢業于邯鄲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今年33歲的他,從一名貧苦上進的農家子弟,到辛勤耕耘的支教老師,再到一名時刻牽掛困難職工的企業員工,不變的是不辭勞苦、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在趙奮魁看來,“社會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是我成長的動力和源泉,每當回憶起曾經經歷過的苦痛和獲得幫助后的快樂,就愈發的想要幫助和我有相同命運的人”。
“在困難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們沒少幫我。”想到中學和大學時期,趙奮魁頗為感慨,“如今我有能力幫助這些孩子,就不能放著他們不管。”懷揣著這樣樸素的想法,在得知國家鼓勵大學生去貧困山區支教的消息后,即將畢業的趙奮魁放棄了兩份安穩的工作,響應國家“三支一扶”計劃,來到河北省邯鄲市涉縣遼城鄉峪里村的小學支教。
“很苦,但很值得。”談到支教的兩年時光,趙奮魁用了這幾個字來作總結。“遇到很多困難,但更多的是開心。”趙奮魁教了兩年小學六年級,第一年24個學生,第二年15個。后來這些學生有22個考上大學或者中專學校。“對比村里從前這可是創紀錄的事,很驕傲,感覺自己改變了這些學生的命運。”
“當時最怕的就是聽到學生說‘老師我不能來上學了’‘老師我不能再聽您講課了’,對于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無奈我感同身受。”2006年,來到太行山區后,趙奮魁堅持從每月僅有600元的工資中拿出200元來資助讀不起書的幾名貧困生。趙奮魁支教兩年里,他帶的班考試成績由全鄉倒數第二升至全鄉第一、全縣第二,2008年升學考試成績更是摘得全縣桂冠,全班學生全部升入重點中學。
靠著這種對山村孩子樸素的愛和不怕吃苦的韌勁,2008年趙奮魁獲評國家人社部全國優秀“三支一扶”志愿者,并在全國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會議上發言,為自己的支教事業劃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2008年,支教期滿后,趙奮魁供職于開灤股份呂家坨礦業公司。但他并未因此停下無私奉獻的腳步。
收玉米、打栗子、摘核桃,蓋房子、做家教、量血壓……在礦區,總能看到趙奮魁忙碌的身影。趙奮魁也給同事們留下了“有困難,找小趙”的印象。
“開始比較惶恐,但很喜歡這份工作,我當時就對自己說一定要幫到大家。”在擔任工會主席后,趙奮魁說,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全區每名困難職工的家庭情況和困難原因,并主動幫他們申請補助。每到周末,他都會到困難職工的家里看看。
工作的同時趙奮魁堅持資助貧困學生。但獨木難成林。“我教過的一名學生在大學期間通過勤工儉學資助了兩名貧困生,這給我很大啟發。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想要幫助更多貧困學生就要發動更多的人。”2009年,趙奮魁發起成立了燕趙圓夢助學協會,并把“伸愛心幫扶之手,助貧困學生圓夢”作為協會的根本宗旨,幫助困難家庭子女上學。
“剛開始運作時,遇到很多困難。但做好事、助上學的想法大家都有,慢慢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經過幾年的實際操作,定下了協會的章程,也走上了正軌。”趙奮魁說,從開始的一個人到現在已經有來自各地的2660名愛心人士加入,先后開展愛心活動6880次,幫助貧困生5000余人,累計籌集愛心助學金60多萬元,捐助的600多名特困生先后考上了大學。
“每個月都固定拿出500元資助貧困學生。”趙奮魁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工資不多,孩子上幼兒園每月要交1000多,每個月要還將近2000的房貸,還有當時買房時同事幫忙湊的錢,加上日常生活費,也剩不下什么了。”從2006年到現在,趙奮魁本人累計捐款12萬多元。
“‘三支一扶’計劃給了我支教的機會,真正到基層去,了解基層,服務基層。”趙奮魁說,支教的兩年經歷也改變著他的觀念,“扶危濟困和助學圓夢是我的愿望,我要做的還很多。”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4日 16 版)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