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三等獎:淺談對煤炭企業發展文化創意的認識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煤炭行業進入了環境制約增強期和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期。煤炭企業須著力探索轉型發展新模式,以達到企業持續及科學發展的目的。由于當前行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煤炭企業在轉型發展中的同時必須培養出核心競爭力,而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企業文化上,所以企業文化重塑也成為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借鑒國內外成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案例,煤炭企業可以通過整合利用現有資源,發展工業旅游,將企業歷史文化價值轉換為市場價值,同時自然帶動企業文化重塑過程。由此,可得出這樣的結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實現資源型企業轉型的戰略之舉。
關鍵詞:新常態 新模式 企業文化創新 文化創意產業
一、企業產業的變革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煤炭行業也將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與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增強期和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期。這就決定了煤炭企業不能沿襲原有的粗放式開采模式,須著力探索轉型發展新模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及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水平,改善礦區生態環境,保持礦區發展的持續性及科學性,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低碳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與循環經濟【1】一脈相承,以可持續發展和清潔生產理論為指導,順應經濟、社會和自然發展規律,力求社會經濟增長的同時節約資源、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從生態角度重塑產業系統,使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并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創意產業
從戰略意義上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助于推進文化強企建設,而從企業發展實際來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加快企業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目標。由此可見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來驅動企業的轉型發展,已成為一種可行的發展思路。只要給文化創意一個支點,它就可以撬動企業轉型的杠桿。
德國魯爾區的改造,就是將一個工業生產區發展轉變為商業文化消費區的過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國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許多過去作為經濟支柱的工業基地不再輝煌,德國最大的傳統重工業區——魯爾工業區同樣如此。然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國家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創意觀念,認為工業遺產【2】也是人類進程的歷史見證。魯爾區的興衰聯結著幾代人的生活,也印刻著人類技術進程中最重要的一頁。因此,德國人沒有采取大拆大建的“除銹”行動,而是將這里大片的產業基地保存了下來。歷經十余年的改造振興,這個破敗的大型工業區神奇地轉變成了具有全新概念的現代生活空間,深刻地解析了什么是“化腐朽為神奇”。
北京的“798藝術區”在2002年后成為中國藝術品熱潮的一個標志性地點。798藝術區位于北京東郊的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之前是20世紀50年代建立起的工廠,在2001年后,不斷有藝術家入住這片廢棄的廠房,利用原有廠房的包豪斯建筑風格,經過裝修,把這片廠房變成了一個個工作室、畫廊、文化公司、咖啡館或者書店。來這里的人不僅僅有藝術家,更多的是藝術愛好者、旅游愛好者。798藝術區,也由一個純粹的文化藝術創意區,逐漸演變成文化創意與旅游相結合的綜合園區。
(二)主導資源發生變化
資源是經濟賴以發展的基本要素。由于一定的資源對象總是要與一定的生產力相協同才能成為現實有用的資源。不同的發展階段,各種資源的利用率和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發生變化,主導性資源會被更替、擴充。在傳統經濟中,勞動力、自然資源和資本占據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地位,人力資本的發揮更多地依賴于其他資源的存在與應用。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過程中主導性資源出現了劃時代的變化,即人力資源和知識成為主導資源和驅動力。
二、企業文化的變革
企業文化變革已成為當代管理的潮流,以文化變革打造組織核心競爭力正成為不同體制下的企業的共同追求,而組織文化的特性又決定了企業文化變革是個艱難復雜的歷程。
企業的發展時刻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企業加以應對,企業如何迅速捕獲外部的環境變化、組織企業加以應對、提升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這些需要企業有快速應對變化的基因,即不斷調整適應環境的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服務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反過來促進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因此,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需要與企業發展的實際相結合,企業文化建設的變革務必與企業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企業轉型發展期間,就要重塑與轉型發展相適應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它是一種被全體員工所共同認同的基本價值觀,直接決定著員工的行為方式,使員工產生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能在企業內形成一種向心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減弱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的矛盾,阻止員工的離心傾向。
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已經成為業界精英的共識和努力的方向,是企業健康發展的硬道理。企業文化追求的是企業成員為企業奉獻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文化則是“人心”的經營。抓住了“人心”,也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得人心者得天下,贏得了人心,就會贏得世界。
三、企業戰略的變革
黑格爾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工業遺產,只要人們運用創意思維開發它的新價值,就可以在工業化過后散發的余熱中繼續為社會服務。
工業遺產總給人污染、陳舊的印象,其實大量的工業遺產也是城市景觀特色。目前,許多城市景觀的打造總給人千城一面的感覺,工業遺產則可以作為城市特色充分展現。從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城市特色的角度看,保護工業遺產是一件事關全局的大事。這正如許多專家所說,工業遺產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一座亟待整理、保護和開發的“富礦”,開發利用工業文化遺產歷史價值,并和旅游開發相結合的工業遺產旅游,目前正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城市和企業打造品牌形象的一個重要手段。
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是個因煤而生、以資源起家的企業。可以通過發展工業旅游,進行資源的再次整合利用,把歷史文化價值轉換為市場價值,從而提升這個企業的文化品位。
從平朔公司所在的城市來看,工業旅游和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恰恰是朔州所獨有的旅游資源優勢。通過建設國家礦山公園將煤文化、邊塞文化、民俗文化三種代表朔州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的文化資源挖掘展現出來,以“近代大煤礦”為項目核心,工業旅游、文化旅游互為依托,必將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和可持續發展。
中煤平朔公司十三五產業規劃中的“國家5A級礦山公園和邊塞農耕文化園”項目蘊涵著巨大的文化旅游潛力,建成后將成為朔州市中心旅游區的龍頭景點。《中煤平朔公司十三五生態文化產業園區規劃》的主要內容是規劃建設“國家AAAAA級礦山公園旅游園區”和“邊塞農耕文化園區”兩大園區:一是依托現已建成的“改革開放紀念館”和即將改造的“民俗文化館”,再通過建設“零碳創意館”“露天遺址博物館”“井工遺址博物館形成”形成“五館一體”為主線的國家AAAAA級礦山公園。利用排土場的地勢走向,建設滑雪場、走馬場,再種植薰衣草、油菜花、白樺林,與已建成的天鵝湖遙相呼應,形成國內美麗的旅游風景區,繼而可以開辦“婚紗攝影”及“攝影培訓”基地,服務周邊,吸引廣大游客到公園觀光旅游。二是根據朔州市建設“綠色國際生態文化旅游城”的有利契機,結合現已建成的300座大棚、16000平米的智能溫室,通過創意雕塑、人造景觀展現農耕文化的發展歷程,把傳統文化與現代農業文化充分融合。再推廣菌草種植,發展菌草下游產業,建立牧場,把原有的中草藥種植、生態養殖有機統一,形成生產、種養、采摘、旅游為一體的“創意農耕文化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與生態的旅游結合。
讓文化產業建設充當重要角色,正回應了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緊迫要求。實現資源性企業轉型,也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緊迫需要。煤炭資源總會有枯竭的一天,而豐厚的礦業文化資源卻可以不斷享用。發展文化產業,可以提升企業文化品位,順應資源型城市和資源型企業轉型的發展大趨勢。
注釋:
【1】循環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我們可以基于礦區經濟、社會、區位、交通、文化及現有煤炭資源等優勢條件,來探索基于循環經濟的老礦區轉型發展思路。
【2】工業遺產:凡為工業活動所造建筑與結構、此類建筑與結構中所含工藝和工具及這類建筑與結構所處城鎮與景觀,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質和非物質表現,均具備至關重要的意義;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筑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跡,包括建筑和機械,廠房,生產作坊和工廠,礦場以及加工提煉遺址,倉庫貨棧,生產、轉移和使用的場所,交通運輸及其基礎設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工業遺產無論在時間、范圍還是內容方面都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參考文獻:
【1】創意改變中國;
【2】國有企業文化變革通道探析;
【3】企業文化建設管理的重塑與再造過程;
【4】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十三五”生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規劃;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