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獎:以“文化強企”踐行“文化強國”戰略的幾點思考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并就實現文化強國目標提出四項任務及一系列具體要求。這標志著我國向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邁進,已經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與企盼。十八大關于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對于把我國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作用。我們作為陜西省重點國有企業,如何用“文化強企”落實黨中央“文化強國”戰略部署,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企業文化軟實力,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群眾、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本文做一下淺薄的分析。
一、實施“文化強企”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這些年的發展,我們黨和各級組織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還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都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步伐,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同樣,只有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才能更好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奪取各項事業的新勝利。
我國煤炭行業普遍明確推廣實施企業文化建設也走過了近十年多的時間了,總體來說,煤炭行業的企業文化建設立足于“鑄魂、塑形、管理”,以安全文化建設和管理文化創新為重點,通過豐富精神文化、規范制度文化、推進行為文化、提升管理文化,顯著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和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和經營生產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然而,對照十八大《報告》關于文化強國戰略部署,我們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任重而道遠??v觀當今世界,衡量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一個國家的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特別是其價值理念、發展道路、國民素質、國家形象等文化思想能不能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能不能贏得更多的國際認同,能不能占領世界文化高地對國家的未來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面對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的目標任務,從企業層面,先進文化是企業的“軟實力”,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集中體現在企業文化上。要以“文化強企”踐行“文化強國”,就要著力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適應、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企業文化。從職工層面,先進文化環境是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源泉。這就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創建富有時代特點、適應企業發展需求與職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機制、新格局,努力為職工打造健康快樂、內容豐富的“精神家園”。要實現上述目標,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把握黨的十八大關于推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部署要求,不斷探索實踐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路和途徑。
二、當前實施“文化強企”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企業發展取決戰略,戰略重在思路,思路來源于文化。企業文化是影響企業行事規則的最重要的無形財富,是現代企業最具戰略性的管理思想與管理方法,是直接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并實現不斷追求卓越的目標,企業文化就必須與時俱進。那些與當今新的形勢不相適應的思想和做法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不斷給予加強和改進,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的形式而忽略了實質內涵
在一些行業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表象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實質內涵。企業文化活動和企業CI形象設計都是企業文化表層的表現方式。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是影響企業適應市場的策略和處理企業內部矛盾沖突的一系列準則和行為方式,這其中滲透著創業者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凝結了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集體形成的經營理念。將這些理念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如果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未表現出內在價值與理念,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難以持續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動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了深遠的影響。
2、認為企業文化是打造提煉企業精神而與企業管理關系不大
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的,因為企業組織和事業性組織都屬于實體性組織,它們是要依據生產經營和一定的業績來進行評價的,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及企業發展固然有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它是滲透于企業管理的體制、激勵機制、經營策略之中并協同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每一個環節中并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因此不能脫離企業管理。
3、注重企業文化的學習復制而忽視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個性化
企業文化創新主要指企業在繼承原有優秀文化元素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原有文化的束縛和限制,創造、吸收或錯鑒各種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新的優秀文化元素,充實、優化和提升現有企業文化的活動。由于現代企業所處的環境變化日趨激烈,要持續增強企業活力,最大限度發揮企業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文化創新至關重要。但對于企業文化創新問題,一些企業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企業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該企業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的個性化表現,不是標準統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時尚的標語。綜觀許多企業的文化都大體相似,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其實,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企業的構成成分不同,面對的競爭壓力也不同,所以其對環境做出反應的策略和處理內部沖突的方式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不可雷同。
三、新形勢下實現“文化強企”的措施
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競爭的成敗取決于企業的整體實力,而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價值理念的一種體現,對企業的發展壯大,適應激烈競爭而生存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新局面的進程中,文化的力量愈益顯示出它的功能,綜合國力的競爭是這樣,企業實力的競爭也是這樣。所以,企業文化建設要緊跟時代步伐,及時調整思路,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企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終實現“文化強企”的目標。
1、把握文化強企的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企業所處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環境,這就決定了文化強企是符合黨的文化強國戰略、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發展方向。也就是在遵循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規律中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職工道德素質,不斷豐富職工文化生活,不斷增強企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2、正確處理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的關系
隨著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增多,文化的經濟功能也愈發強大,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也逐步提高,文化產業正在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不能將文化指標化,應把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避免將文化功利化的傾向,從更高的層面把握文化的價值和功能。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人才的培養
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為此,企業要堅持多管齊下,從不同層面培養文化人才,對起到領軍作用的骨干人才進行超常規和跨越式的培養。
領導干部考核體系是實現黨對文化建設全面領導的重要表現形式。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文化工作,加強理論學習和文化問題研究,提高文化修養,努力成為領導文化建設的行家里手。同時發揮職工群眾文化創造積極性,讓蘊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
4、準確把握發展現代新興媒體文化
新興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快遞信封廣告、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興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興媒體促進了媒體傳播領域的擴展,推動了社會輿論的多元化。由于互聯網、手機通信的普及,更多的人可以自由表達意見,促進了不同觀點的人更好地進行交流,甚至讓不同文化、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們進行互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新興媒體促進了社會的多元化,同時也促進了經濟全球化。
新興媒體文化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生力量。作為向現代企業管理邁進,要把新興媒體文化發展納入企業發展規劃中。一是隊伍宣傳企業良好形象,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二是利用網絡文化平臺,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繁榮。三是把握企業輿論等發展方向,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發展環境。
5、加強組織學習,激發全員創新精神
在全球化激烈競爭的今天,最成功的組織將是“學習型組織”。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建立學習型組織,營造濃厚文化氛圍,以學習提升職工素質。要充分利用理論學習、黨團活動、舉辦知識競賽、創辦簡報、網站、組建文藝演出團隊等形式,使職工個人和團隊整體的學習力得到提升。同時,要把強化培訓作為提高干部職工素質的有效途徑,努力打造出一支有文化、有思想、有技術、有能力的高素質干部職工隊伍。
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動員力量,齊心協力加強社會主義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整合出企業文化的精髓,以“文化強企”踐行“文化強國”,進而推進企業的“發展夢”。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