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
——記川煤達竹柏林煤礦“思海技術工作室”創始人練思海
走進柏林煤礦“思海技術工作室”,一聽說是來采訪練思海的,他的同伴們就馬上從柜里拿出一袋整理好的關于他的各種榮譽稱號和獲獎證書,還有關于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先進表彰獎狀。翻開他的各種獎勵證書,可以看到他從2001年到2007年期間參加柏林煤礦舉辦的電工打擂比武中連續7年獲得第一名,2003年、2008年兩次獲得達州市9部門頒發的“崗位技術能手”稱號,2005年達竹礦務局人才工作“雙爭雙創”優秀人才,2005年獲得川煤集團“科技創新人才”稱號。2008年獲得柏林煤礦礦長獎勵基金。
不平凡的業績注定練思海走過了不平凡的人生路程。1996年,不到20歲的他從重慶煤技校礦山機電專業畢業參工到柏林煤礦,從當初自己學習的專業選擇,練思海就堅定了要把自己前途和礦山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信念,這是一種放棄繁華,選擇大山,書寫自己別樣人生的豪氣。是他不去追求大城市里異彩紛呈的繁華,卻相信自己會把自己的平生所學和青春年華奉獻在大山里的煤礦,更能表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由于參工時整個煤炭行業都不景氣,他僅在機電隊當了一名普通的焊工,這對剛畢業的他來說無疑是出身社會的“第一課”,生氣不如爭氣,凡是從基層一線做起,他沒有就此消沉,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刻苦學習,拼搏鉆研的勁頭,年輕就是資本,他有一身使不完的干勁和工作熱情,一項不起眼的工作,甚至是別人不削一顧的小事,卻能從細微處看出真功夫,就算對電焊這種小工作,他也是精益求精的要求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更完美,在對礦山機電設備的維修檢查上,他對自己的嚴格程度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就算藏在暗處的非常細微的電氣隱患都逃不過他那雙“火焰金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平時工作的認真和細心使他積累了許多人留意不到的經驗和技術能力。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柏林煤礦、礦務局的幾次有關機電技術比賽和打擂比武中他一路過關斬將,脫穎而出,在達州市、川煤集團舉辦的技能技術大賽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市政府部門、川煤集團總部的表彰,成為柏林煤礦跑出的一匹“黑馬”。
很快,他憑借過硬的技術就被破格提升為機電隊電氣副隊長,不僅在礦山成為了電氣方面獨擋一面的技術專家,也成了一名基層管理者。他在工作上努力,思想上也不落后。參工后,心中一直有個愿望,就是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但總覺得自己的能力和成績離黨組織的要求相差很遠,所以一直不敢寫申請,直到自己成為了礦里的技術骨干,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自己也感覺需要向黨組織靠攏,這才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7月1日,練思海終于如愿以償的面對黨旗宣誓,成了一名真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他自己說,從此,他心中又多了一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的信念。
“黨組織的關心和幫助是我順利成長的基礎,只要你有技術,有能力,礦山就不會限制你的發展,煤礦的機械化道路為我們這些技術人員提供了廣闊的施展才華的空間”,練思海說道。作為礦里一名技術帶頭人,基層管理者,還是一名黨員,這要求自己是一名出色的技能加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練思海突然感覺自己離自己的工作要求又差了很遠,對自我素質的“考核”比以前更加嚴格了,當別人在散步的時候,他在值班室里學習最新的機電知識,當別人幾個在一起聊天暢談的時候,他在辦公室里看資料圖紙,當別人還在夢中的時候,他或許已經在井下割煤機工作的工作面現場查看機器運轉狀況,當別人看到他在來回踱步的時候,他的腦子里又在思考某一項機械改革或技術創新了。他就這樣,把工作當作了自己的愛好,把自己的愛好融入到工作之中,這一學習,、一觀察、一研究、一思考,使他的思維蹦出智慧的火花,給礦山機械化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對部分機器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進,不僅解決了廠家制造的統一規格機器在柏林煤礦極薄煤層開采使用過程中水土不服的問題,還反饋到廠家,促使其技術改進,制造出更好的適應礦山地下工作現場的采煤機機器。他的部分技術改革成果還在全局推廣,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和表彰。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練思海認為,一個人的優秀不能說明一個團體的優秀,更不能解決礦山機電發展過程中所有的問題,特別是機械化是煤礦發展的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高技術復雜設備將運用到礦山,這就需要自己站在煤礦機電技術發展的前沿,不僅自身技術要過關,還要發掘新的技術人才,培養他們成為新的技術骨干,儲備礦山機電人才。練思海從來不擔心把技術傳授給別人會對自己構成競爭,相反,這樣會團結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一個技術尖端團體,可以對礦山的機電設備故障集中公關或是先進機械設備進行調試改進,使礦山的機械化道路順利進行,為礦山爭取效益,為職工爭取福利,為社會創造價值。為此,他專門向礦里申報組織成立機電技術工作室,礦上為了鼓勵他們,專門成立了以練思海名字命名的“思海技術工作室”,工作室不編入礦山的職能部門,純屬“民間團體”組織,成員由練思海在機電科、機電隊、連隊技術員中挑選機電方面的行家里手組成。從此,辦公室,行路上,實驗場,工作場所,共餐桌,都成了他們相互學習交流的地點。工作室全面負責為礦里的機電設備提供技術指導,同時擔負為礦里培養新人,進行機電技術創新的任務。
在問及自己生活工作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時,練思海不假思索的答道:那就是自己20歲生日,吃完午飯就下井,還有就是自己結婚的第二天就下井,那時沒有婚假。至于工作中,每解決一次機電故障,每一項改革創新,每一回技術難題突破,都是自己最高興和滿意的時候,那種工作之后的收獲感和成績感是始終難以忘記,漸漸喜歡上了這種感覺,從此工作成為了他快樂生活的一種習慣。
2010年,練思海再次被破格提拔為柏林煤礦機電科副科長。面對突如其來的“升級”,他從內心更感覺到一種責任和壓力,也很意外,因為感覺自己跟許多科班出身的人相比,文化學歷并不占優,但礦上的唯才是用、唯德是舉、唯能是拔的靈活用人機制,你有多大的本事和能力,企業就為你搭建多大發揮你才能的舞臺的干部選拔方式,讓他及那些一身技術的人對自己的工作和未來充滿信心。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在談到共產黨人與其它人的區別時,他一臉掩飾不住的興奮,認為自己是一名黨員,凡是有急、難、險、重的工作都必須親臨現場,一馬當先戰斗在工作一線,雖然現在講求有償勞動,但黨員跟其它人的差別就在于要自己的工作業績遠遠超出自己勞動所得,要自己在工作中比一般工人干得多、做得多。起好示范帶頭作用。要吃別人不能吃的苦,要干別人怕難做的事,要指出別人不敢指出的錯誤,還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技術技能學習和思想政治學習。他同時談到,現在思海技術工作室的5名成員全是共產黨員,大家還要定期在一起進行思想交流。如果說黨員是一面旗幟,一個方向,一個希望,那么,現在我們的工作室就是一座堡壘,一座堅固的城堡,一座共產黨人的鑄就的鋼鐵長城。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