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淘書記
走進太原市雙塔西街上的“爾雅”書店,我懷疑是不是進錯了門,當年占據這棟樓房整個底層的“爾雅”書店,何時落得這般寂寞冷落,渣打銀行占去了底層多半個地盤,銀行的人進進出出遠比書店的人多。
這幾天忙完手頭的事,先是到“爾雅”后來又到了海子邊的新華書店。偷得浮生半日閑,今天光是逛書店就用去了前半晌的時間。
有的書過去有過,但是現在沒了;有的書只是聽說,現在很想擁有;還有的書你不曾相識,這次偶遇像是又結交了一位新朋友。
買書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情懷。
“ 可買可不買的就不要買了,家里書櫥有它不多無它不少的也不要買了”,我在提醒自己。《西藏走筆四十年》我要買,關于西藏的書,有畢淑敏、余純順、雷殿生、雪漠的記實作品,有張世文《親近雪和陽光一青藏游牧部落》、《親近雪和陽光一青藏建筑文化》和于乃昌著《西藏審美文化》等關于西藏傳說的、民俗的、文學的、自然風光的文本不下二十余本,但每個人的眼里都有屬于自己的西藏,就像去過一次西藏,還想去第二次。西藏是塊病,家里存些關于西藏的書,就像家里常備了一個藥盒子。
2015版的《文化苦旅》有600頁之多,較之舊版“主要是為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讓出了篇幅”。先前的那本書不知啥時候借出去了,初讀《文化苦旅》的那茬人都上了年紀,比如我。賈平凹說《文化苦旅》“得風氣,開生面。他有關文化的研究,蹈大方,出心裁”。余光中也是心生嫉妒,“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鐘書之后出了余秋雨”,他們一個自民國出,一個跨越新舊兩個社會,另一個活躍于世紀交際。余秋雨在新版序中所言甚是:“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里廝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
《民國山西讀本,旅行集》是本不錯的書。書中收錄了蕭乾的《大同的銅器和美》、顧頡剛的《大同觀感》等文章,當然還有張肇崧的《恒岳游記》和吳明華的《大同之旅》等游記作品。但書中沒有收錄林徽因、梁思成于戰亂時期活動在五臺、大同的自述作品,后來想了想,當年,他們重點放在了對歷史古跡的考察上,在人跡罕至,空曠荒涼的云崗石崖下呆了三天,還騎著毛驢來到了應縣木塔下。你可以把它當作游記讀,但更多的是對中華古文化的挖掘與考究,包括對五臺縣佛光寺的發現,奠定了他們作為古建筑學家牢固的地位,如此來說,他們寫的游記應當歸類在《考察集》里了。
被冠以“先鋒女權主義女知識分子”頭銜的李銀河的書我翻了翻,決定買下這本《一個無神論者的靜修》。家中有本李銀河了,那是談性的,讀過那本書,便會覺得同性戀、一夜情、虐戀、群交甚至獸交……這些詞語緊緊捆綁著李銀河。《一個無神論者的靜修》談到修行的目標就是找到人生的意義,是對人生意義的不停的追問、思考、踐行。談到老年和死,李銀河說,“老年不應僅僅是痛苦的,也可以是快樂的、美好的。我們可以像古代的貴族那樣生活幾十年,成天無所事事,興高采烈,沉浸在各種美好的事物當中,盡情享用,然后懷著平靜的心情迎接死亡。”一個社會學者的眼光是宏觀超然的,“一般人活得時間長點短點只對其個人有意義,對別人沒有意義”。這和作家比如史鐵生《我與地壇》對生與死的忖度,對眼前花開花落、物是人非的感慨又不一樣。不過,他們對生之留戀向往,不畏死亡恐懼又都是相似的。《西藏生死書》也談論這個問題:“對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脫的修行”。這本書過去有過但在后來于朋友間的轉借中失聯了。
書就像身邊的朋友,有時多了個新面孔,讓你相愛有加;有時老面孔會因為某種原因永遠消逝在你的視野中,又會讓你追思不已。
拎著那包書,邁出書店大門又開始了自責:春天里萬物復蘇、春光旖旎,三月不是讀書天,四月走向大自然……讀書的速度總是跟不上買書的節奏。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