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行路——讀宋小詞小說《直立行走》
——讀宋小詞小說《直立行走》
閱讀了兩遍80后女作家宋小詞的中篇小說《直立行走》,心都揪著,很沉重,感覺有些喘不過氣來。小說直面客觀現實,呈現出底層人的相互利用及相互傷害,寫出了在現實利益面前,人的欲望和虛榮,人的尷尬和無奈,人的艱辛與困苦,人性的自私與丑惡以及人性中那寬厚向善的一面。作家實則是透過小說,反映了當下人們精神的萎靡和困頓,繼而發出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呼喚。
《直立行走》直擊拆遷、城鄉差別、貧富不均等社會痛點,由一樁帶有欺騙性的婚姻和一個拆遷事件相互交織。小說主人公楊雙福是一位從農村走出來的女大學生,畢業后在在武昌一家私企上班。她的夢想和眾多離開家鄉在外謀生的人一樣,能在當地扎根,找一個地道的武漢人結婚生子。尤其是像楊雙福這樣沒錢沒貌沒出身的農村人,能找一個武漢本地人結婚,那是何等的榮耀,簡直就是鯉魚躍龍門。
在虛榮和欲望的驅使下,楊雙福與武漢帥哥周午馬的交往一開始就是卑微的,甚至是屈辱的。楊雙福如身陷一場泥濘,拔不出來,只能一點一點地陷下去,她只想著能嫁給她。殊不知,這場失衡的交往正是楊雙福噩夢般生活的開始。
楊雙福與長相有幾分像張國榮的周午馬,相識于一個學姐的QQ群聚會。在一群光鮮入時的帥哥靚女堆里,相貌平平,土得掉渣,拘謹且自卑的楊雙福陰差陽錯與周午馬在衛生間門口相遇,周午馬主動要了她的電話,加了微信,讓她驚喜萬分又忐忑不安。接到周午馬的邀約短信,她內心是掙扎的,但這掙扎是極其短暫的,她害怕錯過了什么,迅即應承下來。自此,楊雙福便開始了一場被虛榮心操縱和蒙蔽的噩夢般的生活。
楊雙福在與周午馬的交往中,那可憐的自尊心一點點喪失,幸福夢想一點點被剪成碎片。她一心想嫁給周午馬,忍氣吞聲,裝聾作啞,一味地沒有底線地逢迎、討好、巴結周午馬。楊雙福第一次受邀到周午馬家作客,她覺得自己的命太好了,夢想就快成真了。即使發現周午馬的家是那樣破敗不堪,周午馬的父親得了肺癌,周午馬的母親靠貼水鉆維生。楊雙福雖然有些始料未及,但想到他畢竟是武漢本地人,她還是滿心歡喜的,在去周午馬家的第二天,她便于周午馬去領了結婚證。這是周午馬母親安排的,也正是她夢寐以求的。
小說鋪陳巧妙。楊雙福在去周午馬家的路上,從橋上突然看到漢江邊好幾棟房子白花花一片,原來是攀扯的一條條白色橫幅,橫的豎的,從屋頂垂下來,像靈幡。上面用墨汁潑滿了大字,“反對強拆,還我家園”“無良開發商違規拆遷,黑心政府欺壓無辜百姓”“誓死捍衛家園”“先還建,后拆遷,否則免談”。原來周午馬住的這片要拆遷。按政策是按人頭補新居面積,一人補三十平米,她一進門就能為這個家多掙三十平方米。而周午馬的父親為了三十平米一直跟病魔作斗爭。誰曾曉,天有不測風云,周午馬的父親終究未等到拆遷簽合同下來,便斷氣了。周午馬的母親為了三十平米,選擇了把尸體放在家里,秘不發喪。最終導致媒體、警察擠滿他家,拆遷引發的矛盾瞬間爆發,楊雙福為了這個家,憤怒之下將秤砣砸向警察,她由此坐了一年牢。這一年,周午馬非但未看過她,還寫了一封離婚協議書給她,她內心充滿了恨,下定決心一出獄便要殺死周午馬。然而,就在楊雙福選擇原諒周午馬對自己犯下的所有傷害時,卻“撲通”一聲倒在了前夫周午馬的新房里,倒在了前夫周午馬的鋼棍下。
楊雙福成了拆遷的犧牲品,成了現實利益的犧牲品。她的悲劇既是由她自己造成的,也是由這個社會扭曲的價值取向以及社會底層人艱難困窘的生活造成的。
《直立行走》直面現實,直面人生,人物形象鮮活且生動。讀罷這篇小說,陷入久久的沉思,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是真實的存在。對于楊雙福們,既哀其不幸,更怒其不爭。是欲望與虛榮造成了楊雙福的悲劇。為了不使自己所謂的夢想泡湯,她甚至不惜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武器和工具,放下所有做人的榮辱、尊嚴,讓人痛心,讓人警醒,尤其是值得所有在追求夢想路上的年輕人深思。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戶籍制度的改革,取消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區分。雖然已不再有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差別,但對于一些80后、90后“新生代的外來務工人員”而言,受知識結構、技能水平、視野眼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想要在城市尤其是像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尋求一份好的工作、有一個好的發展空間,是很困難的事情。他們大多數從事的是服務業、建筑業、制造業等苦臟累險的工作,這些工作不僅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也差、還伴隨著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受了工傷,卻因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而造成終身殘疾,有的還被黑心的老板解雇。我的一位遠房親戚在大城市打工,受了工傷不僅沒拿到一分錢賠付,還不得不離開了原來的單位。這就是外來務工人員生存的現狀,他們大多數甚至沒有與所工作的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正當權益得不到保障,更別說各種保險。
住房對于老百姓而言,那就是家象征,然而對絕大多數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簡直是空中樓閣,高昂的房價讓他們望而卻步,有的女性外來務工人員把能夠找到一個有住房有當地戶口的城里人作為最大的追求。如同《直立行走》中的女主人公楊雙福,能夠交往到周午馬這樣的武漢人,那就是她最大的體面,即使屈辱,也忍氣吞聲,這樣的不平等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不幸的。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外來務工人員,其實,他們不乏吃苦精神,他們比土生土長的城里人更努力,付出的也更多,但城市似乎習慣了他們的付出,習慣了向他們索取,而沒有給予回報。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我看到很多自以為是的城里人,對來到我們這個城市辛苦打拼的外來務工人員報之以不屑的眼光,他們不接納他們,對他們敬而遠之,更不要說接納他們成為自己的家人。這似乎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他們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徘徊掙扎,讓人很心酸。
無論是城市,還是作為城市的居民,只有從內心認同外來務工人員,以寬容包容的心態接納他們,那才是一個城市的健康心態。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都是建立在作家對現實、對生活的關注和體會基礎之上。《直立行走》也不例外。作者宋小詞在武漢生活了八年了,見證了武漢由二線城市晉升為一線城市,武漢人的優越感近幾年急速膨脹,除了北上廣深,所有武漢以外的地方,武漢本地人都毫不客氣地稱為鄉里人。宋小詞說自己當然是武漢人眼里標準的鄉里人了。宋小詞喜歡逛那些背街的小巷。這些小巷破破爛爛,家家門前還堆著煤球,這些巷子,小車走不過,往來的都是自行車和摩托車,居住的也多半是老弱病殘,他們與這個繁華的城市極不相稱,但又是這座城市的真實存在。在這樣光照不足的小巷小街里,經常會聽到劇烈的咳嗽聲,也時常聽到有摔盆摔碗的聲音和拌嘴嘆氣的聲音,這些都是日子不順心不順意的聲音,他們這種在貧窮與困頓之間輾轉蹉跎,甚至有病都不敢看,沒錢,只能用身體來與病魔做斗爭。宋小詞要書寫這些人的艱辛,疼痛,淚水,汗水,渴望,屈辱,精明、壓抑……寫他們的被傷害,也寫他們的傷害人。于是,有了《直立行走》這樣一部沉甸甸的,來自于生活的厚重作品。《直立行走》獲得《當代》2016年度中篇小說總冠軍,相繼登上了2016年度《收獲》中篇小說排行榜和中國小說學會2016年度中篇小說排行榜。
人生就像遍布在草原上的路,時刻都面臨著某種選擇,有的鋪滿鮮花,有的長滿荊棘,路,就在腳下,如何選擇,只要有信仰,不忘初心,耐住寂寞,百折不回,就一定能選擇并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