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風雨一路歌——川煤集團改革發展紀實
川渝七月,風疏雨驟。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礦文化藝術聯合會、中國煤礦文化宣傳基金會主辦的主題采訪活動近日走進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以下簡稱“川煤集團”),傾聽職工心聲、看企業發展。
在川煤集團,采訪團駐足威遠煤礦工業遺址博物館,聆聽忠誠愛黨、產業報國、無私奉獻的故事;走進嘉華機械公司探尋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的“秘籍”;深入龍灘煤電公司、綠水洞煤礦,了解穩產穩供、智能化建設、安全生產、文化建設等進展情況。
本次活動全團19人,有媒體的新聞記者、有煤炭行業的紀實文學作家,一路行來一路歌,把詩情畫意灑向巴蜀大地。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7月17日上午9時許,采訪團來到川煤集團,剛結束早會的川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昌潤特意趕到會場與大家一起座談。王昌潤介紹了川煤集團不平凡的改革發展歷程,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特別是勇于改革擔起四川能源保供“兜底”職責,打造了復雜難采煤層綜采技術策源地的名片。面向未來,川煤集團堅定實施“四大戰略”“走出去”發展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信心。
成立于2005年8月的川煤集團,在2012年下半年,因煤炭價格低迷發生巨變,面臨銷售受阻、煤價大跌、發展乏力等困難,多家下屬公司出現巨額虧損。面對困難,川煤人一不向外部伸手求援,二不向社會“甩包袱”,而是通過改革實現了企業脫困。
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目前的川煤集團形成了以煤炭生產經營為核心,以非煤礦產、現代建筑、新能源、機械制造、醫療康養、旅游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體系。截至2023年底,川煤集團資產總額294.34億元,營業收入160億元,利潤總額8.52億元,位列中國煤炭企業50強的第39位。
通過一場座談,采訪團初步感受到川煤改革激蕩的磅礴之力。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礦文聯的相關領導表示,川煤的發展史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創業史、激流勇進的創新史、無怨無悔的奉獻史、砥礪前行的奮進史。
轉型發展再創新高度
“長河波卷,浪花璀璨,世事如煙,經典如山……”走進威遠煤礦工業遺址,一篇《威煤賦》揭開了威遠煤礦的紅色發展史。威遠煤礦是四川省開采時間最長的煤礦,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采礦工具極其簡陋的情況下,威煤人通過手推肩扛,創造了年產原煤近百萬噸的歷史紀錄。
2016年,威遠煤礦完成歷史使命,結束了近80年的開采。雖然資源枯竭,但其奉獻精神卻升華為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礦”。關閉后,威遠煤礦通過挖掘歷史資源,向文旅行業轉型發展。
“我們通過‘威煤記憶’工程,將威遠煤礦從一座關退礦井,打造成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新晉工業旅游打卡點,從歷史文化資源中找到了發展新途徑。”川煤威達公司曾勇介紹。
歷時22個月,在威遠煤礦基礎上改造而成的近萬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樹立起了一座凸顯礦工精神的“煤與火”主題塑像,基座上“工業文化廣場”六個金字,閃閃發光。在主題雕塑與陳列館之間矗立著高8米的形象柱,金色的“不滅的印記”彰顯著煤礦工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頑強精神。
一位90后女記者,在陳列館看到煤礦工人在50公分高度的巷道里匍匐采礦的實景雕塑,感慨煤礦工人的艱辛、偉大與煤炭資源的來之不易。
古有威遠,今有川煤。2022年,四川面臨“電力電量雙缺”的嚴峻形勢,川煤集團臨危受命、沖鋒在前,拿出非常舉措,保供電煤497萬噸,打贏了電煤保供攻堅戰。特別是在為期10天的迎峰度夏攻堅戰中,川煤電煤日供量由往常的約6000噸增至近1.5萬噸,總保供電煤11.95萬噸,完成計劃指標的114%,安全高效保障了迎峰度夏民生用電和區域經濟穩定大盤。
成立19年來,川煤集團累計供應煤炭2.2億噸,彰顯了國企擔當,完成了當地能源保供兜底作用。
向高而行發展新質生產力
大傾角、薄煤層、高瓦斯、難開采是對川煤資源稟賦最真實的寫照,曾經有位來自北京的煤礦開采專家,看到四川的資源稟賦后,感慨道:“世界復雜難采煤層在中國,中國復雜難采煤層在四川。”
“發展才是硬道理。”面對資源條件的先天不足,川煤集團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等靠要”,而是通過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的創新,激發新的生產力,解決老問題,實現新發展。
7月18日至19日,采訪團來到四川省廣安市,走進川煤集團3家下屬企業——嘉華機械公司、龍灘煤電公司和綠水洞煤礦。
在嘉華機械公司,采訪團參觀了該公司總廠精切車間、組焊車間、裝配車間、企業文化長廊等地,在“陳飛技能大師工作室”,采訪團觀看了國內唯一一家ZJ系列急傾斜液壓支架和綜采“三機”成套3D模型,詢問了解打造復雜難采煤層智能化開采原創技術策源地情況和產品走出國門取得國際專利、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情況等。
在龍灘煤電公司,采訪團參觀了該礦企業文化長廊、安全文化長廊、井口人車場候車室等,在綜合調度指揮中心了解該礦全國首批、四川首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情況。采訪團還觀看了職工安全文藝表演,并為職工們送上清涼慰問品。
在綠水洞煤礦,采訪團參觀了礦井企業文化展板、井口安全文化宣教室、井口安全文化浮雕墻、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黨員活動室等,深入了解該礦投產43年來,在急傾斜煤層開采中錘煉出的“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企業精神。
一路風雨一路歌。短短三天的行程,內容豐富,行程緊湊,記者感受到的是川煤集團成果取得的來之不易,是煤炭人開拓奮斗、公而忘私、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最后,采訪團成員紛紛表示,“通過深入川煤集團基層單位,讓我們感受到無論什么時候都應該保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優良傳統,再高的山、再長的路,只要鍥而不舍地前進,就有能夠達到目的地那一天。”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