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
-
2022年08月10日 《張掖傳》:張國臂掖的張掖從那個胸有韜略的大漢皇帝目光聚焦西北,從那個英武神勇的少年將軍霍去病西征,這片曾被視為蠻夷之地的土地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張掖。?張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從此,中原文明向西傳播,中西文化不斷交融。張騫出使西域經(jīng)過這里,精美的絲綢從長安一路飄過這里,隋...
-
2022年08月04日 從新史料看朱自清的時代觀1938年2月1日出版《大時代》周刊第四號中朱自清講演詞——“大時代”。 近日,因為撰寫抗戰(zhàn)教育相關(guān)資料,注意到1938年漢口出版的《大時代》周刊第四號。封面目錄顯示其中有朱自清(1898-1948)的《“大時代”》、老舍(1899-1966)的《不泄氣真詮 》、劉白羽(1916-2005...
-
2022年08月01日 穿越回秦漢,可以吃什么?編者按:飲食文化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的餐桌見證了上萬年的飲食革命和文化流變。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也是中華飲食體系的奠基時期,在飲食結(jié)構(gòu)、飲食文化交流、飲食制度、烹飪技法、宴集禮俗等諸多方面都奠定了后世兩千多年的基本飲食...
-
2022年07月18日 馮遠如何“詠懷誦賢”近日,“無盡意·痕——馮遠‘詠懷誦賢’古典題材書畫作品展”與觀眾見面了。畫展的標題是對畫展主題的詮釋,也透露著畫家的思想深度與文化趣味。參觀馮遠的畫展,兩個詞讓我沉思良久,一個是“無盡意·痕”,一個是“詠懷誦賢”,這兩個詞像一座浮橋,把我?guī)氲今T遠的藝...
-
2022年07月12日 “考古”名畫 在飲食服飾中感受宋朝煙火氣審美可以讓人脫離低俗、庸俗和媚俗,進而讓人得到心靈和精神上的凈化。中華民族擁有在5000多年歷史演進中形成的燦爛文明,一直飽含著豐富的美育思想。在審美方式愈加多元開放的當下,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啟智潤心、培根鑄魂意義非凡。 為普及美育,讓大眾更好地認識美...
-
2022年07月04日 明清肖像畫里的風土人情康熙書房坐像?武將岳飛的文人形象、當模特的康熙、顛覆性的杜甫、清朝一家四代人的全家福……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明清肖像畫題材豐富、類型多元,繼“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之后,近日,國博再次從館藏精品中遴選明清肖像畫佳作50余件(套),舉辦...
-
2022年06月27日 清節(jié)邁多士 斯文傳古風雙色梅花圖(紙本水墨) 1760年金農(nóng) 中國美術(shù)館藏?1964年,鄧拓寫下詩句“君愛文明非愛寶,身為物主不為奴”,將個人珍藏的140余件(套)古代繪畫作品無償捐贈給國家,由中國美術(shù)館永久收藏,這些作品上自宋元,下至晚清。2012年,時值鄧拓百年誕辰之際,作品經(jīng)中國美術(shù)館全面...
-
2022年06月20日 “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的伙伴”——魯迅與李大釗梳理魯迅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物的關(guān)系,個人最直接的體會是,對魯迅在五四時期所處的位置、發(fā)揮的作用,他與各色人物的交往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做文學史研究的人談五四,魯迅是重中之重,這是毫無疑問的。不過,后世評價其實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累加...
-
2022年06月07日 古代“偽托書論”的學術(shù)價值——關(guān)于《晉·王…《晉·王羲之書論解析與圖文互證》彭慶陽 著中國書店 2022年1月出版?“書圣”王羲之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他的書法作品已成為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同時,他的諸多書論也流傳頗廣,一些經(jīng)典論書名句被學書者奉為圭...
-
2022年05月31日 延安新歌劇《白毛女》誕生始末今年是“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fā)表八十周年。80年前的五月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如一盞明燈為新中國文藝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我們的文藝是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sh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shù)家,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
-
2022年05月23日 蘇軾是如何渡海的蘇軾的手札百讀不厭,《渡海帖》尤甚。“軾將渡海”“夢得秘校閣下”,兩行沉甸甸的字,就像兩個難解的謎語,結(jié)成兩個奇形怪狀的謎團,吸引著我,誘惑著我。“軾將渡海”,是文學的夸張修辭嗎?如果不是,他為什么渡海,何時渡海,是真的渡海,還是假的渡海?一千年前的海,給...
-
2022年05月11日 讓我們一起閱讀宋詩與宋詞“宋詩與宋詞在成就上堪稱并駕齊驅(qū),在藝術(shù)上則如春蘭秋菊。”如何閱讀宋詩與宋詞,始終是個問題。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光明悅讀》為讀者推薦兩本好書:《莫礪鋒講宋詩課》《王兆鵬講宋詞課》。兩位作者都是研究宋代文學的知名學者,他們?yōu)樽x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解說與...
-
2022年05月05日 從書法碑帖略窺古人春景贈張大同卷跋尾(局部) 宋 黃庭堅?清明至,春和景明,花草萌動。春暖花開時節(jié),趁著清明放假,我們可以發(fā)條信息招呼好友就近郊游野炊,若不是因為疫情,我們也可以一張機票或高鐵票輕松到各地尋山問水,即便足不出戶,也可以在朋友圈欣賞“春季攝影大賽” ……在信息、交...
-
2022年04月25日 古籍保護這十年:讓古籍“活”起來傳下去明萬歷蘇州刻本“丹淵集”修復前。資料圖片明萬歷蘇州刻本“丹淵集”修復后。資料圖片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杜偉生在修復敦煌遺書。受訪者供圖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草長鶯飛,春風拂柳。這個春天,古籍修...
-
2022年04月21日 “出于醉筆,最富天真”:王羲之《蘭亭序》蘭亭雅集 傅抱石/繪?《蘭亭序》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這件書法神品的作者王羲之,則是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也可以說,這是中國東晉時代一位北方南遷世家子弟在江南青山綠水之間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shù)上品。?王羲之寫這篇文字時,已是51歲,書法風格臻于佳境爐火純...
-
2022年04月11日 曹操的多疑與諸葛亮的多智——淺談《三國演義…曹操的多疑與諸葛亮的多智——淺談《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演講人:孫紹振 演講地點: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網(wǎng)絡講座 演講時間:2022年3月【光明講壇】孫紹振?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等,主要代表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論》...
-
2022年04月07日 以面向世界的儒學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以面向世界的儒學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讀《儒家哲學的現(xiàn)代價值》作者:臧峰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作為對中華文明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觀念體系,儒學反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在2500多年與時偕行的過程中形成了悠遠綿長的思想的力量。為深入探究儒學的現(xiàn)代價...
-
2022年03月23日 張煒讀杜牧:“他就是詩,他就是青春”編者按:近年來,對中國古典詩作、詩學的關(guān)注成為了作家張煒的一大特色,他已先后出版了《也說李白與杜甫》《陶淵明的遺產(chǎn)》《楚辭筆記》《讀》等專著。近日,張煒新著《唐代五詩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擇取王維、韓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隱這五位重要詩人,從...
-
2022年03月17日 作家年譜,有著生命溫度的文學史編者按 作家年譜是當代文學另一種形式的編年史,為當代文學史料體系的建設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基礎(chǔ)。 本期《光明悅讀》推薦的《柳青年譜》《路遙年譜》《陳忠實年譜》,是對柳青、路遙、陳忠實人生和創(chuàng)作真相的揭示。從三部作家年譜中,讓我們感受到,他們都熱切...
-
2022年03月14日 符號與聲音:明代的文章圈點法和閱讀法《用丹鉛法》,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南宋末年刻配補元刻本 作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特殊樣式,評點通常由文字形式的評語和符號形態(tài)的圈點兩部分構(gòu)成。與詩文評不同,評點的特殊性來自于它對作品文本的高度依附性,特別是圈點,須嵌入字里行間才能使符號...
-
2022年03月03日 占盡東風第一鷂——南通板鷂的文化溯源風箏,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玩具。一根長線連接手心與遙遠的天空,借由風箏,“天人合一”的想象似乎變得有跡可循。?“風箏”一詞較早出現(xiàn)在明代陳沂的《詢芻錄》里:“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可見鳴唱的“紙鳶...
-
2022年02月23日 謝赫六法與傳統(tǒng)繪畫的解讀——從故宮博物院所…采薇圖(中國畫) 李唐?中國古代畫論是中國古代繪畫的審美理論,是繪畫理論和作品批評的總和。南朝謝赫在他的《古畫品錄》中不但對魏晉以來的眾多畫家進行了分類品評,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畫品評的先河,同時還提出了“六法論”,成為中國繪畫理論史上最有價值的理論體系之一。...
-
2022年02月09日 青銅器銘文與古史新證王國維先生提倡以“地下之新材料”與“紙上之材料”相印證的“二重證據(jù)法”,即以出土的古文字資料和傳世文獻互證,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不二法門。新中國成立以后,學者們利用商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先秦史,新知疊見,收獲頗豐。今擇其要者,結(jié)合拙見,以作介紹。?一? 19...
-
2022年01月26日 《有詩自唐來》:唐詩是如何煉成的1908年8-9月,伯希和(Paul Pelliot)將自己花費五百兩銀子在敦煌所獲的寫卷運回法國。雖然藏經(jīng)洞已被先來一步的斯坦因(Aurel Stein)搜刮了一輪,但伯氏仍收獲甚豐。尤其相比于不諳中文的斯坦因,漢語流利的伯希和在挑選寫卷時對漢文材料更為游刃有余。 《有詩自唐來:...
-
2022年01月17日 趙柏田:李清照的才女之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位漢學家斯蒂芬·歐文,憑著一本《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xiàn)》(以下簡稱《追憶》),進入中國讀者的視野。這部書力圖證明,中國古典文學給人以這樣的“承諾”:優(yōu)秀作家可以通過書寫實現(xiàn)不朽,文學傳統(tǒng)里滲透了對不朽的期望,并使這種期望成為文...
煤礦文聯(lián)動態(tài)
-
為總結(jié)行業(yè)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yè)集郵協(xié)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lián)主辦,中國文聯(lián)國內(nèi)聯(lián)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shù)報:以藝術(shù)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fā)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shù)節(jié)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yè)文化藝術(shù)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lián)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