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19年05月27日 古元版畫中的勞動與情感古元的藝術表達方式有些與眾不同:他主要把關注點放在邊區人民的勞動和生活上,創作出諸如《運草》《減租會》《離婚訴》《練兵》《部隊秋收》《哥哥的假期》《擁護咱們老百姓的軍隊》等代表作。力群先生因此贊揚古元,從對生活的熱愛出發,表達了最純粹的美。
-
2019年05月27日 尋回“情理合一”的中國美德德之為美,或者,德成為美,為何中國人將德視為一種美呢?美德乃是一種卓越的道德,但在中國卻具有美感抑或美意。先秦時代漢語談美更多是言說人的道德高尚,“美人”就是指有美德高度之人,此語不僅是男人的專利,而且更是德性的專屬。中國人所推崇的德性,就是一...
-
2019年05月22日 女性作家三人談:“怎么沒有人問男作家如何平…前日,中歐國際文學節開幕第一天,在北京老書蟲書店,匈牙利文學評論家、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佐娜·烏格龍(Zsolna Ugron),丹麥作家、文學評論家萊諾拉·克里斯汀娜·斯科夫(Leonora Christina Skov)與中國作家周曉楓,圍繞著“文學中的女性聲音”這一主題展...
-
2019年05月21日 潛藏的文學秘密:寫作的常道 ——中國作協“…怎么成就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獨特的筆法修辭,復雜的結構情境,豐滿的人物形象…… 實際上能打動讀者的,往往也正是常被創作者忽略的——并非多么精妙的寫作技巧與高深的文學主題。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家謝有順向中文系學生和眾多文學愛...
-
2019年05月15日 余華:文學給予我們什么五十九歲的余華依然保留著從書架上找文學書讀的習慣。他有時能快速準確地找到想讀的書,這說明他對自己的心情很了解;有時在書架前徘徊一兩天也未果,這證明他在迷茫期;有時,找書的時間竟然超過了讀書的時間。找什么呢?“其實是在尋找自己的心情。”
-
2019年05月08日 將文學的思想力度呈現在舞臺上以歌劇的形式,對《塵埃落定》這部魔幻現實主義力作進行創編,難度不可謂不大。編劇馮柏銘和馮必烈父子創作經驗豐富,善于巧妙安排劇情。劇情高度凝練了原著的敘事脈絡,在時間順序和大的事件上與原著保持一致,使觀眾能夠快速理解劇情。
-
2019年05月06日 古典文學賞析熱潮評議新體賞析文,不同于傳統的評點式和感悟式的批評,也不同于近世的文學作品講解。賞析文的作者一般都是古典文學專家,對流行于當時的文學理論體系有較深入的理解,特別是對藝術的敏感。賞析文的對象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廣大讀者,因此它必須是通俗的、文筆流暢而優...
-
2019年05月06日 “五四”新文學的精神:世界、倫理與時勢自古以來,文學便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主要職業,“五四”運動的領袖延續了這一傳統。與此相應,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傳統中蜿蜒著一股用文學拯救人心、挽救時代危機的潮流,年代久遠的,如韓愈在中唐時期通過“古文運動”來復興衰落的儒家精神,更為切近的,則有梁啟...
-
2019年05月04日 和詩以歌,精神和鳴 ——觀《經典詠流傳》有感今年的新春佳節,《經典詠流傳》這一精品又把精心準備的“第二季”獻給了數以億計的觀眾。雖然時隔只有一年,舞臺仍是這個舞臺,但站位已更高,視野更寬闊,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詩與歌、與情,相得益彰。
-
2019年04月29日 河南省第六次青創會開幕,李佩甫對青年作家說…4月27日,在鄭州開幕的河南省第六次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上,省作協名譽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李佩甫結合親身經歷,一番語重心長的寄語,深深觸動了來自河南各地的100多名青年作家和文學工作者代表。
-
2019年04月18日 如果穿越到了古代, 怎么才能聽懂古人說的話鄭子寧《南腔北調:在語言中重新發現中國》用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化門檻與難度極高、向來被目為“絕學”的方言學與歷史語言學為近50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把漢語普通話、拼音、方言、古漢語、姓名、稱謂、外語習得等幾乎所有語言與文化的核心問題融會貫通,用具有內...
-
2019年04月16日 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詩歌篇章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詩歌創作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新時代詩歌究竟新在何處,該如何打破慣性模式,有效呈現抒寫火熱的生活現實,表現新的時代精神和偉大的人民實踐,從而尋找新的美學表達方式,...
-
2019年04月14日 電視綜藝:轉型提質正當時近年來,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節目數量呈現井噴之勢,各種題材類型不斷涌現,整體結構開始全面優化。在經歷“引進”“模仿”外來模式的階段后,電視綜藝從業者清醒地意識到:在原創能力上下功夫,推出既能體現文化內涵又能折射現實生活的原創綜藝節...
-
2019年04月10日 文藝創作如何更好匹配新時代當前,大家都有一個普遍的感覺,就是我們的文藝對時代生活的全面觀照和系統把握還不夠,文藝全面參與新時代和新生活構建的深入性還不夠,文藝對時代生活的引領力和塑造力還不夠,文藝創作中有“高原” 、缺“高峰”的困境還沒有獲得根本改變。一句話,文藝創作和新...
-
2019年04月08日 中華美育視野中的當代美術之思習近平同志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曾講道:“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在中華美育傳統的視野中反思當代美術學科的相關歷史淵源、精神寄寓和美育價值等極具現實意...
-
2019年04月08日 文學使人看向更遼闊的遠方文學的力量不同于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主要訴諸人的靈魂,影響人的精神。文學對人的精神和人的心靈發言。文學要勇于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勇于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
-
2019年04月08日 多屏時代:文明走向“虛幻”近年來我們都身陷“屏幕”包圍之中,每一天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手機屏幕、電視屏幕、電腦屏幕、i pad屏幕……面對屏幕我們看到的都是不折不扣的虛影。
-
2019年03月28日 中華美學與詩興精神中華美學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形成了獨特的話語體系,卓然標峙于世界文明之林。在中國傳統美學與古代文論的研究中,“比興”問題歷來是關注的焦點,其中“興”更是值得今人玩味的范疇,它將審美與文藝創作的一些根本性問題加以融會,使審美與文藝創作成為既涵括心...
-
2019年03月26日 新水墨里的中國藝術DNA拆開“水墨”二字,一個“水”,一個“墨”。水,是載體,墨是通過水傳遞到紙上的物質。而筆是承載“水”與“墨”的統一體,背后則站著一個人,一個統合所有這些繪畫材料的有追求的人。由這個人(即畫家)的技巧、綜合素質以及創作時的心態決定著傳遞到紙上的水量...
-
2019年03月26日 齊白石藝札三則在齊白石近70年的丹青生涯中,僅輟筆三次:第一次是63歲那年,因生大病昏迷7日夜不醒;第二次是64歲那年,因老母辭世而過分悲慟,幾天不能畫畫;第三次是95歲時,也因生病而輟筆。三次累時也不過一個月。他自言:“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不教一日閑過之...
-
2019年03月21日 培根鑄魂,藝術人文之大道培根鑄魂,我以為,這“根”就是民族之根,“魂”就是人民之“魂”。那么,“根”在哪里,“魂”在何方?歷經苦難而愈挫愈奮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最主要的就是我們深深地植根于廣袤厚實的神州大地而自強不息、不斷進取;在數千年的艱難...
-
2019年03月19日 文言文寫作的當代傳承當前對文言文寫作的傳承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時涉及文言語法或作法。此點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已有不少內容,而大學中文系的古代文言文獻的閱讀與教學也多有涉及古人文言文寫作法。另一方面,在當前的文言文寫作教學中,僅涉及當代如何進行文言...
-
2019年03月19日 “發揮”不是“發泄” 談談朗誦及相關的幾個…我認為首先要分清 “誦讀”、“朗讀”、“朗誦”、“吟誦”這幾個概念外延從大至小的關系。也就是說,前面的概念應該包含后面的概念,而后面的概念可用前面概念相稱。比如“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這里有高水平的“朗誦”,也有一般意義的“朗讀”,或者說像“朗誦”...
-
2019年03月18日 周梅森:從炒股、開發房產到《人民的名義》大火和許多坐在書齋里安靜寫作的作家不同,周梅森是一個在路上的行動派。1980年代,靠著幾篇報刊的短文章,周梅森從徐州老家一名煤礦工到南京的《青春》文學雜志編輯,又憑借寫作的實力和成績,成為了江蘇省作協專業作家,更是靠著早期的新歷史小說,形成了全國性的文...
-
2019年03月18日 構筑時代藝術高峰必須注重的三個價值向度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構筑時代文藝高峰,同樣離不開對文藝發展具有根本意義問題的理論思考和把握。只有從哲學的高度、歷史的深度、時代的廣度,以前瞻的眼光和理論的思維把握當代中國文藝發展的趨向,才能真...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