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18年01月09日 祁述裕:中國文化走出去要提高“賣”文化的能力1月6日下午,作為“2018年第十五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的主題壇之一,海淀文化產業對話會——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與新途徑主題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辦。中國文化在新時代有哪些新的模式和途徑?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文化服務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如何通過文化產品和...
-
2017年12月26日 中國歌劇要講中國故事正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歌劇節作品豐富、題材多樣,其中,經典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現實題材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新創民族歌劇《二泉》既貼近生活又各有特點。讓很多觀眾沒想到的是,這三部劇出自同一位導演之手——原總政歌劇團團長、國家一級導演黃...
-
2017年12月26日 習近平文藝思想的理論品格習近平文藝思想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確立文化自信,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和中國形象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在此意義上說,習近平文藝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理論品格將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2017年12月25日 梁鴻:斷裂時代的“痛”與“愛”2017年12月18日,由單向空間、單讀、單向街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正式拉開序幕。第三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的主題是“一代人正在到來”,本場演講率先回應了這個主題,并從“青春”的角度,回顧這一代創作者的個人史,以及我們的社會正...
-
2017年12月25日 新時代·新文化·新美學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具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推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學術思想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文化工作者在“新時代”的責任和使命,也是美學家、藝術家的職責和使命。...
-
2017年12月19日 面對新時代的藝術學學科建設——習近平文藝思…習近平文藝思想,是新時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與人民、與經濟、與政治、與社會、與生態關系的科學闡釋與辯證總結。因此,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堅決踐行習近平文藝思想,既是時代的召喚、人民的需要,也是事關包括藝術學學科建設在內的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
-
2017年12月18日 守舊,還是博采新知——專家共論京派藝術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的“京派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京派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通過對京派的概念、源起、流變、宗旨、風格、交游、影響等問題的討論,更明晰了京派作為一個繪畫群體在20世紀中國畫紛繁復雜的流變和發展中所產生的作用,以及其創作...
-
2017年12月18日 楊曉陽訪談錄:寫意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中國藝術跟中國整體的國學體系是統一的,它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對一個畫面來說,開始是一張白紙,逐漸產生了物象,這個物象在完成了以后,表達的意思是在畫外,這是一個高境界。美術作為一個表達精神的載體,初步是以形寫神的,強調用造型能力傳達精神面貌...
-
2017年12月13日 從時代與生活的土壤提取藝術的DNA音樂語言的背后,是文化與共情。外來藝術樣式的本土化,歸根到底是藝術家要沉入生活,呼應大眾情感,從時代脈搏和文化土壤中提取藝術的DNA作為時代的借鏡,巧妙地為民代言,只有音樂成為一個時代的情感 回響,才有希望成為佳作和經典。
-
2017年12月11日 追求美好是新時代文藝的必然使命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的新征程,我們進入的這個“新時代”,既是國家發展復興的“新時代”,也是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發展的“新時代”。“新時代”有新的趨向、新的建設、新的舉措、新的方式和新的呈現面貌。我們需要去建設“新時代”中國...
-
2017年12月11日 誠意的文藝評論要在新媒體及時發聲謝士杰是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大三學生。今年暑期,他獨自走訪了四川南充、綿陽、德陽、內江、自貢、瀘州、樂山等地的8家劇團。一個突出感受是,劇團好不容易排了一個戲,也演了幾場,但到底質量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一本糊涂賬。“文藝評論原來這么重要!”...
-
2017年12月04日 于志新:用黑白呈現,是我的藝術情結一張張黑白泛黃的照片,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一段段深邃久遠的記憶,斑斕了時光,蹉跎了歲月。翻開《中國圖片》期刊社原總編、高級記者于志新的畫冊《消逝的影像》,濃濃的懷舊氣息撲面而來,經典自然的黑白鏡頭下,是北京胡同里持網捕捉蜻蜓的男孩,是前門商業...
-
2017年12月04日 加快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工業文化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工業文化對工業化進程具有基礎性、長期性、決定性的影響。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大力推進中國特色工業文化建設,既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有力舉措,也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途徑。
-
2017年12月04日 從三個維度理解和踐行當代中國文藝的新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和發展要求,我們應當進一步思考中國文藝在未來的文化強國建設中要承擔起怎樣的新使命,如何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和批評實踐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
-
2017年11月27日 “北京新民歌”:“京腔京韻”的新味道北京民歌究竟是什么?長期進行民歌研究的陳樹林試著為北京民歌下了定義:“北京民歌是長期流行于北京地區的山歌、勞動號子、小調、花會歌曲、兒歌、風俗歌、叫賣調等歌種的統稱。”陳樹林認為,北京民歌都是人民自己創作的,它們涵蓋了從民族歷史到各個時代的生活...
-
2017年11月27日 新時代文藝:“人民導向”為本 精品隊伍為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鄭重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對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和對文化事業的精辟...
-
2017年11月27日 繪出活潑生命——論山水畫寫生中的色彩當代山水畫寫生中的色彩運用是對傳統的目識心記與水墨對景寫生的拓展,它突破了傳統程式化的色彩套路,突破舊有的色墨互礙局限,在前人草創未備方面或者空白之處,以自然為啟示,創立新的樣式,營造新的景觀,開拓新的意境。這種寫生方式在自然美和主觀感悟方面結...
-
2017年11月20日 評:廣場舞也要有禁區意識日,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廣場舞健身活動的通知》,明確不得在烈士陵園等莊嚴場所開展類似活動,不得因產生噪音影響周邊學生上課和居民正常生活,不得因之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衛生和公共場地設施,擾亂社會治安、公共交通等公共秩序。
-
2017年11月20日 網絡文藝處在“雅化”關鍵期據清華大學課題組發布的《2016中國IP產業報告》,中國IP影響力排名前100位,網絡小說就占了61部。這意味著,無論你讀不讀網絡小說,將來你看的電影、電視劇,聽的歌曲,玩的游戲,很可能都跟網絡小說有關。可以說,我們正處在“網絡文學+”——一個由網絡文藝“接...
-
2017年11月20日 戲曲文物與中國戲曲史的建構戲曲文物是指與戲曲有關的遺物與遺跡。戲曲文物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以文物來研究戲曲,從曲學的角度審視文物,是戲曲學與文物學相結合的產物。戲曲文物大致有幾大類型,包括戲臺、碑刻、戲曲雕塑、戲畫、舞臺題記、服飾道具與樂器、抄刻本等。
-
2017年11月20日 梁鴻:作為“知識”和“文學”的批評如果一個批評家從來沒有洗滌過一個名詞、概念,并使人們有新的認識,從來沒有擁有過可辨識性、風格和獨一性,我想,他肯定不是一個合格的批評家,也不可能達到藝術的標準,“藝術家總是使事物造反的罪魁禍首。
-
2017年11月14日 繁榮群眾美術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群眾性美術文化活動作為人民群眾在職業外為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要而采取的一種文化行為,不僅承擔著傳遞藝術創作理念、營造文化氛圍的任務,也承載著啟迪教育群眾、增強人的審美觀念、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培育人的思想品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因此,在全...
-
2017年11月13日 唐代文學高峰的啟示中國古典文學發展到唐代,進入歷史上的高峰期。詩壇上出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偉大詩人,代表著唐代詩歌最高成就;文壇上也出現韓愈、柳宗元兩位散文大家,開啟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中國散文繁榮時代。唐代之所以可稱為文學高峰,不但因為產生了這些足以雄視百代...
-
2017年11月09日 書法美學闡釋思維的哲學性轉換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李元博先生歷時四年的研究成果《書法美學解析》,日前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約50萬字。作品依托黑格爾的美學思想,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和解析中國書法,在觀察視角、研究方法及其認識成果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重大收獲。
-
2017年10月27日 探索歷史文脈與藝術規律是一生的功課——訪中…“人問以何為業?答曰:周一至周五糟蹋稿紙,周六、周日糟蹋宣紙,僅此而已。 ”劉曦林退休前有此說法。提起劉曦林,大家便會想到這個喜歡自嘲、風趣幽默的老夫子。劉曦林平素以美術史論聞世,幾部力作就足以安身立命。不過,自從2012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之后,...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