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19年01月02日 中國影協主席陳道明:中國成為電影強國需要大…我們有“傳幫帶”的責任,但由于精力有限,我們不可能去教育每一個年輕電影人。希望電影人之間能形成良好的創作氛圍,互相激勵、互相感染,在創作的過程中傳播正能量。只要有好劇本、好導演、好演員,就一定能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電影佳作,中國...
-
2019年01月02日 為文化留根 為民族存史——鄭振鐸誕辰一百二…2018年是鄭振鐸誕辰120周年,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紀念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國家圖書館主辦的“高文有典 美行如圭——鄭振鐸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日前開展,集中回顧了鄭振鐸為文化、為民族的人生歷程。
-
2018年12月26日 專訪│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在重要機遇期承擔…今天中國美術界的老中青幾代美術家,現在都處在非常旺盛的創造階段。大家一方面特別珍惜今天所處的新時代,同時越來越自覺意識到要把握好新時代提供的新機遇,但是所有的問題都要回到藝術家自身,回到藝術創作如何提高水平、提升質量的根本問題上。只有真正從自身...
-
2018年12月10日 傅才武:基層文化館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館…想要通過文化館激發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傅才武認為主要有三個方法:第一是通過體制創新,進行開放辦館;第二是通過總分館制的建立達到資源流動;第三是需求引導供給,和百姓的需求對接,保證供給的有效性。其中,傅才武強調了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館建設的重要性??
-
2018年12月10日 李大釗的文化觀及其歷史價值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李大釗對中華文化有著深入的研究與思考,努力探求中華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路徑。他關于傳統文化的價值、對于中華文化的自信、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
-
2018年12月10日 二胡演奏家馬曉暉:用二胡演奏讓世界了解中國…從6歲時的懵懂選擇開始,著名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馬曉暉就與二胡結下不解之緣,自此人琴相依,難舍難分。她1997年開啟全球巡演并講學,2007年擔任“特奧會”愛心大使、2010年成為世博會申博文化大使和上海旗袍文化大使,并幾度擔任美國數所大學的訪問學者、客...
-
2018年12月10日 《與鳥相守的151天》“鳥媽媽”與鳥孩子們的…“我們的拍攝記錄都是以不影響幼鳥成長為前提,任何人都會被這群可愛的鳥孩子感動,你甚至會放下手中相機,我覺得藝術應該給生命讓路。”最終,從這片濕地成功飛走了十多只由姜信和和妻子車勇人工孵化的小鳥。
-
2018年12月10日 李苦禪與梨園李苦禪經常在國畫教學中“以戲喻畫,以戲講畫”,說中國畫是寫意的繪畫,中國京劇也是寫意的戲劇,二者在很多表現手法與美學規則上有相通之處。比如戲曲的基本表演程式與傳統書畫的筆墨技巧,戲曲的虛擬表現手法與國畫“計黑當白”的理念,唱腔與筆墨對于形而上意...
-
2018年11月25日 山水和書法何以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象征古人是以畫山水代替儒家修身的方法。金觀濤表示,“古人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生命最根本的追求是修身的追求。在魏晉玄學修身的情況下,把畫山水作為一項社會運動,因此,修身是中國藝術精神的起源,也是最終動力,包括書法、繪畫等。”他們認為,古代的宇宙秩序就是...
-
2018年11月25日 閃爍哲學之光的藝術——論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畫…李兵的水墨高原雪山畫,跨越了物質層面的風景描繪與寫真,以走向哲學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的絕妙構想,以主觀與客觀、物質與精神相統一的完美組合,達到以獨特的山水姿態展示出“江山”“天下”的宏闊胸襟,從而給人以美的享受、奮進的力量和情操的陶冶。
-
2018年11月25日 讓新詩“回家” ——在詩仙李白的護佑下一個大時代一定有它的神采;一個優秀民族一定有它的氣韻;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定有它的情懷。因此,我們在談論李白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談論當代詩學與時代、社會的關系,以及與我們詩人自己的關系。只有“神來、氣來、情來”的優秀詩篇才稱得上大詩作。這是當代詩學面...
-
2018年11月21日 社區文化工作“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11月6日在上海考察時強調,把社區居民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做到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這些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滿足社區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
-
2018年11月21日 李修文:我想做文人,而不只是作家和深耕一個領域的作家不同,李修文是通過不斷跨界來激發自己的新可能。在年紀輕輕憑借兩部長篇小說《滴淚痣》《捆綁上天堂》一鳴驚人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陷入自我懷疑。當在作家圈里相對沉寂之時,他在影視界如魚得水,屢出佳作。
-
2018年11月16日 李陀:知識分子如何面對“手機社會”的挑戰11月10日,他在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主辦的“四十年來中國時代變遷中的思想立場”沙龍上,李陀對手機社會、“文學工業”、知識分子遭遇的挑戰等議題不吐不快。“懷疑是世界發展的變化的前提,否則這個世界就是一潭死水,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首先是懷疑,然后...
-
2018年11月12日 永懷李希凡先生在李先生筆下,《紅樓夢》既不是一部供人“猜謎索隱”的閑書,也不是僅僅描寫談情說愛的言情小說,而是一部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杰作。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先生對這部作品的藝術成就、審美價值作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和精微的闡釋。
-
2018年11月12日 攝影的力量如此真實可感——記攝影人解海龍近日,由解海龍創辦的“龍影廊”落戶北京國際攝影藝術科技苑,“我們”主題攝影展也在此開幕。解海龍直言,攝影人這個群體,一直都是把鏡頭對準自己以外的各個領域,都是用第二或第三人稱來表達主觀和客觀思想情感,而“我們”這個主題影展,是用第一人稱——“我...
-
2018年11月12日 重聚與衍散 ——2018徐志摩詩學研討會徐志摩產量雖然不高(196首)、寫作年齡不長(十年),卻是百年詩史標志性人物、受眾最熱捧的詩人之一。近日,第五屆中國(海寧)徐志摩詩歌節期間,“新月志摩”徐志摩詩學研討會在海寧舉辦,此次研討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十幾篇有意思的論文。
-
2018年11月12日 文藝作品豈能拿糟粕當正道前不久,名為《娘道》的電視劇在衛視熱播,該劇以民國初年為時代背景,描繪了主人公瑛娘與5個孩子之間聚散離合的傳奇故事。然而,這部作品卻呈現出了收視率與口碑的撕裂:一邊是收視率遠超同時段其他電視劇,一邊是豆瓣評分只有2.6分、86.7%的觀眾給出一星評價。這種撕裂...
-
2018年11月07日 嚴家炎: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學養分金庸將武俠寫成新經典,說明題材、類型限制不了有素養、有追求的作家。今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家不能因為創作的形式通俗、面向大眾而自降格調。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
-
2018年11月05日 “玩”出新鮮的“音樂觀”——評二○一八《中…在全民娛樂的時代,玩,似乎有了另一種含義。玩是一種駕輕就熟,玩也是一種游刃有余,玩還是一種爐火純青。問題是:什么東西值得“玩”、什么東西“玩”得起、有沒有一群會“玩”的人、有沒有會欣賞“玩”的觀眾。“好聲音”“好音樂”滿足上述各項條件,關鍵是能...
-
2018年11月05日 馮苓植:別具中國氣韻、氣質、氣氛的作品,也…作為一個有銳敏觀察力的“大家”——我是不可能的;但作為一個漂泊者,在文學苦旅中留下些零零散散的腳印,也算不虛此一行。即使很快就會被風吹掉,該跋涉的時候,卻還是要跋涉的。更何況,漂泊者也有漂泊者的優勢。
-
2018年11月05日 散文,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自中國新文學的格局奠定以來,散文家們似乎便普遍陷入一種焦慮:究竟應該如何為白話散文確立一個醒目的文學性標識?如何證明散文不是文學的“邊角料”,成為許多寫作者思考與努力的重心。他們希望尋找到某種有著充分質感的、不易傾覆的事物,作為散文文學性的支撐...
-
2018年10月31日 40年,文藝政策引領文藝繁榮中國共產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重要的途徑之一是政策導向。毛澤東同志有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其實,政策也關乎黨領導的文藝的生命。歷史經驗雄辯證明:政策正確,文藝繁榮;政策失誤,文藝受挫。改革開放以來,黨從波瀾壯闊的變革實踐出發,與時俱進...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