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15年05月06日 仲呈祥:“尊重藝術規律才能獲得永恒”新時期以來,文藝評論在與文藝創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歷程中獲得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然而,社會環境的變化、時代的發展以及文藝的繁榮,對文 藝批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紛繁復雜、不斷變化的文藝環境下,文藝批評該如何及時總結藝術創作規律,完善與時代相適應...
-
2015年05月04日 聶震寧:世間最神奇的事莫過于閱讀“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最初的創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會。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搜索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使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讀書日到來前夕,...
-
2015年05月04日 產業鏈下的類型攝影將往何處去?類型攝影產業是現代技術進步,把困擾個體攝影者的“常規”問題,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分類之后,將攝影創作程序化,攝影軟件編程的過程也就是傳統攝影選擇的過程。從攝影本體看,類型攝影其實是把帶有個體色彩的東西給忽略了,去個性化,留下的只是程式化的“可復...
-
2015年04月29日 賀紹俊:礦井下的卡夫卡老九曾經是一名煤礦工人,我看到過他的一張照片,他坐在礦井下的人行纜車上,若有所思的神情。當我讀了他的小說后,就明白了照片中的老九,大概正在思考他所喜愛的作家卡夫卡吧。我沒有下過礦井,不知道一個人在那深深的地下,四周被煤礦密密地包圍著時,內心會是...
-
2015年04月27日 楊振寧:美在科學與藝術中的異同4月18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大師講大美”學術講壇第二期講座迎來了主講人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他主講的主題是“美在科學與藝術中的異同”。講座中,楊振寧教授分兩部分闡釋了科學中各層次的美和藝術中的美,并站在科學家的角度,對比闡述...
-
2015年04月20日 中華美學精神光芒萬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的文藝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學習貫徹這個新論斷新要求,對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極為重要。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時曾批評有的同志言必稱希臘,而忘記了自己的祖宗。
-
2015年04月20日 從文學到舞臺:最重要是文化態度3月20日至21日,明星版話劇《四世同堂》在天津大劇院上演。該劇導演田沁鑫對此次演出十分重視,她提前兩天抵達天津,并為津門的戲劇愛好者舉辦了一場戲劇公益講座,暢談她將李碧華的《青蛇》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老舍的《四世同堂》改編為話劇的心路歷...
-
2015年04月17日 插畫,文學藝術的再創造——插畫創作談在一些高等美術學院,插畫是非常重要的專業方向。插畫藝術的社會功能非常明確,直接服務于文學作品的傳播與解讀。因此它往往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優秀插畫的出現能夠給文學作品增光添彩。中國古代明清小說的出版者就已經非常知曉插畫對作品發行的作用,...
-
2015年04月07日 劉慶邦:文學的本質從未改變就像具有魔力一樣,“互聯網+”改造著許多傳統產業的形態,也影響了文學的發展,我們的文學版圖已不再是從前的模樣。 網絡時代,文學創作發生了哪些變化,作家應該如何應對網絡的挑戰,創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日前,著名作家劉...
-
2015年04月07日 一場不該發生的“礦難”改革開放,東風勁吹。隨著西北地區煤炭工業的飛速發展,礦工作家亞東緊跟形勢,兩年來連續出版三部煤礦題材長篇小說《風起毛烏素》、《陜北煤老板》和《礦工子弟》,并得到著名作家陳忠實和莫伸同志的夸贊和熱情推薦。作為一名礦工讀者,我深感欣喜!
-
2015年03月31日 鄭曉林:《平凡的世界》大熱,說明了什么?2015年的早春,根據路遙原著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正在多家電視臺熱播,盡管時隔26年再次被搬上熒屏,這部在幾代人心中奉為經典的文學名著,搬上熒屏后收視率還是一路走高。這一現象,是值得文學、影視領域的創作者、從業者深思的。
-
2015年03月30日 戲曲與話劇何以跨界對話?戲曲創作需要尊重戲曲自有的藝術規律。作為戲曲選題的重要來源,話劇、影視等表演藝術的成功作品往往為戲曲提供了重要的母題素材。不過,不同藝術樣式之間的成功改編,必須準確面對并尊重彼此的藝術規律,在此基礎上,實現對藝術體裁的跨越。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2015年03月25日 古老戲曲如何“轉身”【知新】3月12日到15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廣州大劇院連續上演《五女拜壽》《梁山伯與祝英臺》《二泉映月》三部大戲。創團30年來,小百花越劇團一直試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搭建橋梁,贊賞者有之,疑惑者也有之。然而,戲曲的現代“轉身”的確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
-
2015年03月25日 觀當前電視劇中的農民形象塑造當農民理直氣壯地變成“老”農民時,我們不能不注意的是:一段時間以來,一種文化民粹主義傾向在中國農民形象的電視劇塑造中開始浮出水面。具體而言,這種民粹主義傾向是指當代農民形象從社會行動主體到日常活動者,進而從人民性到農民本位主義的滑落,在這一滑落...
-
2015年03月18日 讀屏時代,傳統文學期刊如何吸引“網絡移民”如果你想看一部網絡文學作品,點開各大文學網站就可以了。而如果想看一篇屬于傳統純文學或嚴肅文學的小說,卻沒那么容易,目前還難以看到像網絡文學一樣的綜合平臺。網絡文學對傳統嚴肅文學的沖擊已經十幾年,傳統文學的主要陣地依舊在紙質刊物。世界早已進入了讀...
-
2015年03月17日 袁慧琴:以新媒體手段對外傳播戲曲國粹中國的戲曲藝術萌芽于遠古、蓬勃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千百年發展至今,有據可考的三百多個地方劇種,形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體現著中國傳統的核心價值觀。對中國戲曲藝術的保存、傳播、傳承與發展,對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建立中...
-
2015年03月16日 劉俊談詩朗誦《中國礦工》:礦山,我的心靈棲…2013年10月21日晚,北京,中國劇院,盛大的第四屆中國煤礦藝術節閉幕式在這里舉行。簡短而熱烈的閉幕儀式過后,匯報演出正式開始。鐘聲響起,燈光漸暗,劇場安靜下來,我的心卻嘭嘭跳個不停,這全是因了節目單上的那行小字:“音詩畫《中國礦工》”。
-
2015年03月13日 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我國正處在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遞進的轉型期,傳統生活正在發生改變,特別是原屬于農耕文化、村落文化或胡同文化、街巷文化的那些傳統文化,隨著城鎮化浪潮的到來,一下子被沖擊得無處立足,于是許多傳統被丟掉、改變,或徹底轉換成一種新的方式存在下來。
-
2015年03月09日 姜昆:如何突破曲藝存亡的新瓶頸“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這八個字,既是黨中央向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曲藝藝術難得的一個機遇。為什么?因為曲藝人跟老百姓最貼近,老百姓對我們說唱藝術本身沒有任何隔膜,跟我們是面對面的一種交流。曲藝講的是他們的事,說的是他們的話,演的是他們...
-
2015年03月05日 王朝柱:堅持藝術地再現重大的革命歷史我是半個天津人,因為我的戶口放在天津南郊葛沽整整四十年。說來十分慚愧,近三十年以來,我的創作主打電視連續劇,在前二十年的創作中,我連想都沒想過給天津電視臺寫一部電視連續劇。真是愧對天津的父老鄉親啊!十年前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天津電視臺臺長萬克同志的...
-
2015年03月02日 吳文科:不要誤解相聲相聲因采用普通話表演且具備能給人帶來笑樂效果的審美品格,而在當今中國的藝壇上成為最受歡迎和最具影響力的曲藝形式。也正因此,相聲的興衰沉浮一直以來都是最受大眾關注的熱門話題。殊不知,一個時期以來,相聲創演持續低迷難以振興的根本癥結,恰恰不是當下許...
-
2015年03月02日 文化如何助力中國夢去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將文化尤其是文藝的重要作用,提高到了關乎民族復興和國家軟實力建構的高度。可在當下的社 會現實中,有人將文化作為賺錢的工具,有人將文化當成自娛自樂的玩具,還有人將文化作為裝點門面的道具。這都是不正確的文化觀。文化不能做時代的“...
-
2015年02月15日 根雕藝術:從民間藝術到殿堂文化在人類文明的漫長發展進程中,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了物質文明,也從來不曾缺失捕捉與發現美的眼睛,并不斷在本能、勞動和巫術中探索美,促進了人類藝術的誕生。包括原始社會早期的生產工具、武器、骨制器具和中后期的彩陶、雕塑、壁畫、裝飾品等,構成了原始造型藝...
-
2015年02月15日 喬曉光:守望“民間美術”的文脈回顧近百年中國民間文化的歷史命運,我們看到的是一部邊緣弱化的艱難生存史,看到的是一幅底層鄉村農民自給自足、自生自滅的生活長卷。近百年來,民間文學、民俗學、民間美術等許多民間藝術學科的發展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處境中展開的。在高校,民間美術學...
-
2015年02月10日 中國紀錄片需要雙輪驅動歲月如梭,光影紀年。自2011年中國紀錄片百年華誕起,“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 (以下簡稱“學院獎” )創辦至今,已歷四屆。從最初的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大氣從容,濃郁的學院氣質益發凸顯。2014年12月底,作為中國紀錄片界的年度壓軸大戲——第四屆“中國紀...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