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間
-
2019年01月07日 2018年度文學閱讀印象與私人推薦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國內文壇收獲了哪些令人難忘的精品,涌現出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人,文學創作與文學出版領域又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態勢?針對以上話題,《中華文學選刊》在2019年第1期邀約十一位長期身處文學現場,視野開闊、眼光獨到的作家、編輯、評論家與媒體人,...
-
2019年01月02日 “我的四十年”叢書,120位親歷者講述時代巨變這套書包括《四十年四十人》《四十年來家國》《親歷中國四十年》三本。據出版社介紹,叢書關注改革開放歷史下的個人命運,在全球征集、遴選了40位中國人、40位海外華人和40位在中國工作、生活、創業的外國人,講述自己與改革開放緊密相連的人生經歷,書寫 120部真...
-
2019年01月02日 馮驥才“重返小說”:從單筒望遠鏡里看見什么?《單筒望遠鏡》延續了馮驥才獨特的語言風格,盡顯他描摹生活的扎實功底,對天津這一地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做出了多向度的直觀展現。書中還插入了馮驥才幾十年來搜集到的,反映當時歷史圖景的照片。這些照片作為歷史的鏡像,為小說中的時代做了全景注解。
-
2019年01月02日 魯迅博物館里的魯迅書店開業了雙方合作開辦的“以弘揚魯迅精神、傳播民族文化”為宗旨的魯迅書店,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學習繼承魯迅的文化思想和出版理念,“中原出版集團特別是具體魯迅書店管理運營的中原傳媒北京分公司,將努力把魯迅書店辦成傳播先進文化的出版陣地。
-
2018年12月26日 讀書是演員做人為藝的終身修養近年來,不少當紅青年演員也曾因為讀錯音、念白字,或者引用假名人名言等而遭到質疑。作為演員應該增加自身的涵養,特別是當演員要去演改編原著小說的影視作品時,閱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關系、原著的精神,是為了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人物由內而外地表現出來,戲中...
-
2018年12月10日 閱讀不是套路,是精神成長“經典的閱讀就是引導人們不斷‘回頭’頓悟的歷程,它一直是人們通向心靈圣殿的重要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獨創性,并在其中鍛煉語感。”閱讀、講座、行走、交流、寫作,多年前就開始探索閱讀教學的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教師樊陽將...
-
2018年12月10日 簽名書中的似水光陰王實甫在《西廂記》里寫道:“量著窮秀才人情則是紙半張”。自古文人多寂寥,禮尚往來也就是幾杯薄酒,幾篇詩文,秀才人情紙半張,再也沒有其他值錢的東西可以相贈。正如這些簽名本,雖然不是金銀財寶,但也是文人友誼的見證。有的人以為是廢紙一堆,可對于熱愛文...
-
2018年12月10日 李敬澤《會飲記》:“我”也可能是個復數《會飲記》2018年8月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收錄了李敬澤近年來在《十月》雜志專欄刊登的系列隨筆,是這位“新銳作家”繼《青鳥故事集》《詠而歸》之后的又一力作。李敬澤用親歷者的眼光,從歷史的深邃中觀照當代文學的現場,拾起落滿灰塵的書籍,在縫隙中...
-
2018年12月05日 傳統中國的讀書方法與意義讀書的過程,是讀書人在所讀之書與現實之間進行不斷對話和詮釋的過程,讀書人“入乎其內”,體會原書的精神,吸收書的營養,同時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國家,在這過程里,讀書人自己的狹隘生命體驗得到了擴充,即孟子所謂“養浩然之氣”。
-
2018年11月25日 數據:女性用戶比男性更愛買書,上海是書香最…又到一年盤點時。天貓數據顯示,從購書的地域分布來看,北京問鼎人均購書量最多的城市,廣州以3%的差距位列第二,上海、杭州、深圳依次為購書量前五的城市。
-
2018年11月25日 李廣平新書《抵達內心的歌謠》分享會在北京舉…“《你在他鄉還好嗎》,如果仔細看歌詞,會發現其實它可以寫給很多人,可以是愛人,可以是親人或者朋友。”李廣平回憶,這首寫于25年前的歌曲,最初的創作動機是因為一個朋友出國。1992年,他的一個朋友要去澳大利亞留學,他想寫一首歌送給朋友。當時這首歌是先有...
-
2018年11月21日 著名作家肖復興推出新作《北大荒斷簡》回望青春“這是我對自己,或者說對我們那一代人的青春的回望,我想把它展現給讀者,而在其中,我也在跟自己對話。”著名作家肖復興日前推出新作《北大荒斷簡》,對于這部描寫知青生活的散文作品集,他表示,“誰都有過青春,當你走過回望時,最重要的是以一個怎樣的目光去看。
-
2018年11月21日 《詩經》兩千年 仍然很現代《詩經》,以前首先是經,現在首先是詩。這之間的變化,是否潛藏著詩歌這一文體的角色轉換?是否代表著詩最終指向的變化?現代詩的路口,是否仍有《詩經》這一經典路標的位置? 今時今日,《詩經》仍然能夠提供具體的詩歌營養嗎?孫文波、黃燦然、黃德海,兩位以...
-
2018年11月21日 新美學史范式下的中國美學資料體《中國美學經典》(以下簡稱《經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法擔任叢書主編,余開亮、劉成紀、劉方喜、鄒其昌、李修建、賈靜和賀志樸等學者參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學文獻選編。這套七卷本叢書通過新的美學史范式向歷史文獻資料重新提問,在內容...
-
2018年11月12日 程永新著《一個人的文學史》11年后再版 見證…在某種意義上,這本書收錄的書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余華、蘇童、王朔、馬原等作家在文學史里的“前行、成長和變化”。馬原表示:“80年代是屬于我們的80年代,當年我們意氣風發,都是小伙子,現在我明顯是一個老人了。我們這一代人整個歷史過去了,程永新作為見證...
-
2018年11月12日 《百年方成》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百年方成》系由漫畫家王九成耗時四年創作完成,由河南天一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傾情出品。《百年方成》一書采用編年體行進的方式,全面追述方成的藝術成長經歷。
-
2018年11月12日 探索生命的意義面前這部《從煉獄到天堂:史鐵生傳》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出版,史鐵生的一生栩栩如生,內容包括:“母親為生了那么個丑東西傷心了好久”“他大概有些早慧,記事的時候是兩歲”“遙遠的清平灣”“在山上放牛的日子”“怎么得了這么要命的病啊!”“身體成了一座...
-
2018年11月05日 在現代文化名人手稿中 魯迅的手稿最為規整在現代中國文化界,魯迅的手稿即使不說是一個范例,也可說是一個特例。因為它具有很多文化名人手稿所不具有的特點,也充滿中國文化與書法美的魅力。魯迅手稿總體上具有排列規整、字體清晰、較少修改、頁面干凈、氣韻生動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欣...
-
2018年11月05日 張潔宇:魯迅那代人的醒和怕——重讀《狂人日…《狂人日記》發表至今整整一百年了。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之作,它以石破天驚的方式發出了現代中國的第一聲“吶喊”,被譽為文學的“人權宣言”。因為這樣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對它的闡釋和析讀百年來從未中止,盡管在不同時代和文化語境中的解讀存在差異,但在總...
-
2018年10月29日 一部能夠與重大事物相處的新詩史謝冕始終身在詩歌現場,而且一直在系統地回顧從胡適開始到現在的詩歌道路,反思詩歌的歷史,直到如今,他又寫出了一部新詩史。10月16日,這部《中國新詩史略》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活動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培文聯合主辦。
-
2018年10月29日 嚴歌苓:讀書是生命的另一種存在這么多年的經歷,使我感到僅僅讀萬卷書是不夠的,行萬里路對人的一生影響更大些。其實很多大家,像沈從文,像高爾基,受到的正規教育非常少。沈從文讀了五年私塾,高爾基只上過兩年學,但他們的小說都寫得非常鮮活,這是因為他們很早就接觸了復雜的社會,看到了人性。
-
2018年10月29日 馬原:寫作讓人生有更多可能性著名作家馬原近日做客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下午茶”活動,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分享他在云南秘境的“天堂”般生活,講述他如何讓人生變得“具有各種可能性”,從而“讓生命多數時間都是笑聲”。此次,馬原帶來他的新長篇力作《姑娘寨》,向讀者呈現了主人公在姑娘...
-
2018年10月29日 善讀書“治心養性” 為黨員干部推薦30種閱讀…近日,由各大新華書店推出的黨員干部讀書推薦書目正在熱銷。這份針對黨員干部定制的書單,內容包含五個方面,一是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二是通俗理論讀物,三是基層實務指導系列,四是黨員干部素養類,五是主題文學。
-
2018年10月22日 《平凡的世界》出版30周年,路遙的理想主義色…《平凡的世界》第一卷于1986年發表,三卷寫完一起出版的時間是1988年。今年是《平凡的世界》出版第30周年。值該書出版30周年與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十月文學院組織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教授白燁與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評委張檸就《平凡的世界》進行...
-
2018年10月15日 文學經典成“弱勢群體”?《遮蔽的天空》意外…如今國民在閱讀選擇上日益趨向功利化、雞湯化、碎片化,真正有價值的文學類圖書正在漸漸失去市場。而近日,一部經典文學著作《遮蔽的天空》在國內意外走紅,為所謂的“閱讀降級”說法提供了反證。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